Q:什么样的人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A:我们现在很多人的思路是这样的,就是说努力奋斗。从小勤奋,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以后,一定要找个好工作。
中间无缝衔接,它是一元化的。
在这个过程里,不断被各种奖惩机制所鼓动。你表现好,给你小红花,给你"三好"。上班也是一样的,不断被外部的各种坐标决定,丧失了生命的自觉。
宝贵的人,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他去工作,能够给世界增添一点新东西,而不是说在这个世界既有的秩序里边,去做一个最好的。
今天,
我们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工作?
Q:您认为大城市的年轻人,今天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工作?
A:我们复旦大学以前有个哲学系的博士,特别努力地写博士论文,连续熬夜,结果那天正在熬夜,写着写着头一低,靠在书案上就去世了。
今天这些辛苦的年轻人,都处在非常高压的状态。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绩优主义是一个核心。
社会的人文关怀,确实还不太足。
因为中国社会是一个后发社会,是追赶型的,它的步子肯定比别人要快好几倍。
1978年,中国城市化才实现了19%;2021年的数据,就到了64%。这里边你可以看到一个问题,就是背井离乡几亿人的移动和奋斗,很大程度上,人变成了一种人力资源。
消耗是非常大的,付出是超量的。
确实是很累啊……这个累比如说房价,我们有个传统心怀,要有自己的房子才心安,我们并没有很完善的租房系统。
年轻人当下确实是很透支的,透支现象不光体现在人的这种劳动上。有形的是你在办公楼里打卡的时间,无形的是你整个生活方式都被工作左右了。
小城生活
Q: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到三、四线的小城市去生活。您曾说,"回乡"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危险?
A:年轻人在大城市压力确实太大,好像生存不下去。
你像我去年毕业的学生,在上海中心地带黄浦区工作,一个小房间月租金6000元。
所以,年轻人为什么回去?
我觉得是,他心里还是有着一种传统道德的善良,不愿意再去消耗父母。
小城生活看着就很柔和,找工作也不难,上下班时间很宽松,中午还可以回家睡个午觉。晚上8点多就困了,这个时间要是在大城市里,还在办公室里加班。
但是大城市,它呼吸的都是全球化的空气,还是有一种创造感,小城镇就不一定了。小城生活循环在人情上,到处都是东不见西见,你做的任何一个选择,都有一个环境的眼光,跟大城市的陌生人社会是非常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