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究竟是谁的儿子?看王立群教授如何解答(3)

2024-12-20 16:16  搜狐

王立群老师指出,假设赵姬怀着孕嫁给异人,要生出正常的胎儿,只能是"不足月"而生,不可能是"至大期"生。

"至大期"生出来的是智力不健全的胎儿,秦始皇那样的精明,他必然是正常生出来的孩子。

追本溯源,从头话起

看来,研究历史的人不可以不思考,否则尽信书不如无书,甚至读的书越多,越容易被误导。

由于古人科学条件的落后,许多人对太史公记载的"秦始皇乃吕不韦之子"的说法无法判断遂信以为真

就连班固的《汉书》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两部正史也跟着沿袭了这一误传。对此,王立群老师提出,这个说法古人可以奇之,但今人不可以再奇了,也无需再奇

仔细想想,在《史记》里前后有出入的地方其实并不单单只是《秦始皇本纪》与《吕不韦列传》里关于秦始皇身世这部分。

类似这样的矛盾还有很多,但这并不能否认《史记》的历史研究价值,反而可以证明这本书在编纂上的严谨

司马迁在编写《史记》的时候是相当费心费力的,为了让后人对历史了解得更加清楚,他收集了多方资料,为此不惜走遍名山大川,拜访乡叟隐士,四处打听询问,最终得出了许多对编纂史料有帮助的线索。

其中有不少线索是相互矛盾的,可由于时过境迁,就连当时的司马迁自己也无法判断孰真孰假,于是干脆把两种结论都写上去,让读者自行分辨,也算留待后人解答。

司马迁所处的朝代是历经了"亡秦必楚"与"楚汉争雄"之后的汉代,阿房宫的一场大火给国破家亡的六国残部出了口气。

当年秦始皇吞八荒扫六合,统一疆土,立千秋大业,创不世功勋,如同出水的蛟龙般一举腾上浩浩长空。

随即盛极而衰,残暴凸显,为修宫殿而征民夫,为求仙丹而遣徐福,身死又留下许多后遗症,为赵高胡亥所设计,害死扶苏,把持朝政。

秦始皇虽故,余恨未消。百姓恨他,恨其残暴不仁,苛政猛于虎,六国余党更恨他,恨其兵祸连连,所到之处血流成河。

兴许正是源于这种浓烈的恨意,他们制造了秦始皇乃吕不韦之子的谣言,以此来丑化秦始皇,攻击他血脉不正,是为私生子。

汉代班固曾言:"秦之其位,吕政残暴。"正是由此而来。

秦灭六国,不仅仅灭其肉体,更是灭其精神,秦始皇不但禁止使用别国文字,更销毁诸多儒家书籍,六国余党多有不甘,反抗也从未停止。

前有高渐离灌铅击筑,后有张良博浪沙刺秦,但都未曾得手。六国的人们在饱受欺凌中迸发恨意,但无可奈何,只能过过嘴瘾,编造些谣言污蔑诽谤。

时间一长,信的人越来越多,就一直流传下来,直至今日。

秦汉时期的人们十分看重血缘关系,甚至于秦始皇姓赵还是姓吕在国家意义上是完全不同的。姓赵则是秦国赢了,若姓吕,则是秦国输了

吕氏来源于姜姓,吕不韦又是卫国人,嬴政若是吕不韦的儿子,相当于在秦始皇登基的那一刻,从血脉上来说,秦就已经亡了。

王立群老师的解答从科学和逻辑的角度证实了秦始皇实则为嬴异人之子的事实,在他的辩证下,"秦始皇私生子论"不攻自破。

而这个问题为什么迟迟悬而未决,也许并不是王立群老师解答得太晚,而是身为读者的我们缺乏追本溯源的思考,更有一部分人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而刻意回避这样的思考。

毕竟对于一些缺乏素材的历史编剧们而言,历史的面纱还是朦朦胧胧的更有吸引力,全都看透了反而就没有那么多可发挥创造的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