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影片在影像表达上相对克制,但其中蕴含的痛苦、愤懑以及凡人展现出的民族气节却丝毫未减。
在暗房里逐渐显影的照片中,倒在血泊里的不是模糊的陌生人,而是大家朝夕相处的街坊邻居,曾经鲜活的生命成了日军炫耀战功的冰冷影像。受难者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具体到每一条人们熟悉的街巷、每一张叫得出名字的脸,国破家亡的痛楚让观众真切可感。
电影中,日军一边用扭曲的价值观解读"仁义礼智信",一边犯下令人发指的暴行。当唱戏演员林毓秀被迫参加日军的一次聚会后,衣衫不整、嘴角沾染血沫,她遭受了怎样的屈辱尽在不言中;照相馆老板金老板的老婆、女儿拿着通行证出城时,却被背信弃义的日本摄影师指示士兵拦下,通行证变鬼门关,母女死前遭遇残酷的凌辱,绝望的母亲嘶吼着"她还是个孩子啊"……电影对日军在南京实施的残暴行为虽大多以留白处理,但观众胸中的愤慨如暗流奔涌。
民族气节,在这些平凡人物的觉醒与反抗中得以彰显。照相馆里的人,都只是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普通人,他们有各自的弱点与恐惧,在日军的威逼下选择了暂时妥协。当罪证照片出现在眼前,他们内心的良知被唤醒,从苟且偷生转向勇敢抗争,誓死传递出真相。
最动人的是全家福拍摄戏--金老板拉下照相馆里一幅幅背景布,万里长城、黄鹤楼、西湖等祖国的壮丽山河呈现在众人眼前,他们喊出了"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即便身处绝境,中华儿女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捍卫主权的坚定决心,也从未动摇。
影片的最后,侵略者拍摄的断壁残垣,与如今南京的繁华在荧幕上重叠,当年的残破街巷如今也已成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那些照片里未能看到抗战胜利的面孔,那些冒死保存罪证的普通人,他们拼命守护的"未来",是我们此刻身处的平凡日常,恰恰应了电影主创所说--"走出影院,看到现在如此繁华的中国,就是我们电影的彩蛋"。
网上有很多人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比如哭到不能自已,比如在散场后迟迟不肯离去,人们沉浸在对历史的缅怀与追思中。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段激荡人心的观影体验与历史记忆的碰撞,会让我们更加坚定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珍视和平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