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从大的方向看,山东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它已经过了那种靠量取胜的年代,也不再依赖传统能源或重工的规模。
现在的山东,更多在谈结构、谈质量、谈产业链升级。
高端制造、新材料、海洋经济、绿色能源,这些关键词正逐步取代过去的"钢铁、化工、煤电"。
这种变化,不会让人眼前一亮,但足够稳。
它不像风口那样迅猛,却能穿越周期,而这种可持续的稳,恰恰是当下最稀缺的增长类型。
当然,要迈进10万亿大关,也不是没有压力。
首先是增速问题。前三季度的增长虽然可喜,但外需仍有波动,下半年要靠内需接力。
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山东要找到新的平衡点。

其次是结构转型的深度。高技术产业增长快,但总体体量还不够大,真正的"产业升级"还在路上。
最后是人口和人才问题,山东工程师多,但年轻人外流也确实存在,如何让他们留下来、在本地看到机会,是下一个挑战。
不过整体来看,这些问题都不是根本性短板,更多是成长中的烦恼。
对一个经济体量接近10万亿的省份来说,稳中求进,本身就是最合理的选择。
等到年底,十万亿大关被正式跨过,山东或许不会大张旗鼓庆祝。
但那一刻,属于中国制造业、属于北方经济的新篇章,已经悄然翻开。
十万亿,对山东来说,不只是数字上的跨越,更是一种确认,确认了它几十年实业不弃的选择,也确认了一个时代的方向:
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不是风口,而是底气。
而这份底气,正是山东最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