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西藏一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跪在讲台上大哭:我求你们好好学习行吗?这一跪,改变了他们一生

2024-10-24 16:35  头条

2023年是胡忠来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西康福利学校的第22个年头,在这里孩子们都亲切的称胡忠为阿爸,胡忠也把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送进的大学,在这里胡忠夫妇用半生的坚守和浑身的病痛,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师者。

1968年出生的胡忠曾是成都石室联中的一名老师,妻子与胡忠是同一学校的同事,多年的奋斗,夫妻俩也算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可是之后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胡忠做出的一次决定,却改变了不仅仅是他们一家人也改变了四川甘孜众多孤儿的人生!

2000年,胡忠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报道,报道的内容是西藏甘孜的"西康福利学校"急缺老师,学校里的孤儿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想要改变命运更是机会渺茫。

从那时起胡忠便萌生了藏区孩子们太难了,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想法。而这件事也成了胡忠的心病,他知道,对孩子们最好的帮助就是去那里当老师。

可是,现在的他已经成家,女儿也还小,妻子会同意他去支教吗?为了让妻子同意自己去西藏支教,他借着给女儿断奶的理由把妻子骗到了地处川西高原的甘孜来旅游,妻子尽管对于丈夫为什么选择这个偏僻且气候恶劣的地方有疑问,可是妻子谢晓君还是跟着丈夫出发来到了西康福利学校。

在这里夫妻二人看到了热情迎接他们的孩子们,也见到了孩子们对知识和外面世界的渴望,几天后在返程的路上,胡忠鼓起勇气对妻子说:"我想到西康学校当志愿老师,就一年,一年后你喊我回来我就回来,行吗?"这时候妻子谢晓君也终于明白了丈夫坚持要来这里旅游的原因,想到孩子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妻子答应了丈夫的要求。

2001年夏天,胡忠从成都离职,来到西康福利学校,开始了他令人敬佩的志愿者生涯。西康福利学校居住着上百名的孤儿,由于环境恶劣和生活补助微薄,没有老师能够在这里坚持下去,胡忠再次来到西康福利学校后,却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不断地呕吐、发烧和头晕让他下不了床,睡不了觉,整个人憔悴得好像老了十几岁。但胡忠还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咬牙挺了过去,身体稍微好点就下床照顾孩子们了。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更大的困难还在等着他。

原来,这里的孩子几乎不会汉语,所以,语言关成了他走进孩子们最大的拦路虎。一节课下来,完全是鸡同鸭讲,他连说带比划,一点效果都没有。

为此,胡忠苦不堪言,但是随后他便想到了一个"笨办法"。

他搬去跟孩子们同吃同住,这样不仅方便照顾孩子们,还能更好地与他们沟通,这期间胡忠身兼数职,不仅要担任多门课程的老师,还要担当孩子们的生活老师,吃饭、睡觉、早操,甚至洗澡穿衣,他都事无巨细地照顾着孩子们。慢慢地,他们彼此融合,竟然可以用两种语言间杂着交流了。

但是,孩子们还是让胡忠伤心了。

因为孩子们不相信他,以为他会像其他来过的老师一样,没多久就会离开,因为这里来过太多的志愿,可是最终老师们都离开了,这里的孩子已经经历过了太多次的老师到来的欣喜和离别的伤感,他们认为胡忠老师也会和之前的老师一样待不了就会选择离开。

就这样,一个斯文的七尺男儿,在孩子们又一次逃学后,竟屈膝跪在了讲台上,并流着泪对孩子们语重心长地说:

"我抛下了家、优渥的生活和工作来到这里,只是为了能帮助你们,让你们能有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保证不会走,我恳求你们好好学习行吗?"

讲台下的孩子们,虽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意思,但是他们知道,一个男人下跪意味着什么,想起老师对他们的好,他们纷纷趴在桌子上啜泣起来。

孩子们最终信任了这个新来的老师,他们跟胡老师一起唱歌跳舞,听胡老师给他们讲故事,学习也变得认真,而在共同的生活中,这143个从来没感受过亲情的孤儿,对胡忠产生了更深的感情。胡忠也在心里发誓,答应过的孩子们要一直在这里,就是死我也要做到。这里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苦,胡忠将每个月300块的补助都花在给孩子们买奖品上,每当看到不上进的孩子时,这个大男人会急得流眼泪。

很快一年的时间到了,为了他的孩子们,他对妻子食言了,他没有选择回归家庭,而是选择继续在这里教书。妻子不仅没有怪他,反而跟随他的脚步,甚至"狠心"带上女儿,一起踏上了高原之路。

谢晓君被胡忠骗到西康学校后,孩子们渴求她留下的眼神让她心疼不已,所以她支持胡忠的选择,也默默地支持着胡忠的工作。

胡忠走上高原的这一年来,瘦小的谢晓君,边上班边独自照顾年幼的女儿,她很累,但她从来没有怨言,还在假期带着女儿去高原看望胡忠。

每次去,她都会给孩子们准备好多东西,各种好吃的、简单轻便的学习用品。然后,她教孩子们唱歌,帮助胡忠分担一些教学任务。

慢慢地,谢晓君也像胡忠一样,放不下高原上的那群孩子了。于是,当成都教育局再次选派志愿者时,谢晓君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可是,谢晓君是教钢琴的,但高原学校根本没有条件开设这门课,而且她还要像胡忠一样身兼数职。

于是,谢晓君就用她漂亮的双手,开始了打杂兼老师的工作。生活老师、图书管理员、班主任,谢晓君努力地适应着,可专业不对口的文化课,她却要从头学起,每天照顾孩子们睡下后,谢老师都会一直学习到深夜。

支教三年后,她的支教期到了,随后谢晓君便回到了成都石室联中。

回去以后,她却放不下高原的孩子们,她时常惦记他们淳朴的笑脸和生涩的汉语,于是,她做了一个"三上高原"的决定。

这一次,她直接申请调入甘孜教育局,而且带上幼小的女儿一起,而她们要去的"木雅祖庆学校"比西康学校更加艰苦。从此生活在同一片高原上的一家三口开始分居三地,很少有团聚的机会,他们的女儿在三岁时就被安排在孤儿学校,在同学面前,她从不叫谢晓君妈妈,而是跟其他人一样叫谢老师。因为她知道,她喊妈妈的时候,会令其他孩子伤心。由于工作强度大、生活环境恶劣,谢晓君一度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即使疼痛,谢晓君也从未在学生面前有丝毫表露。

只有在胡忠来看望她时,谢晓君才会流下被疼痛碾压的泪水。

他的事迹被央视《感动人物》栏目组发现,世人也真正了解了他们的无私和奉献。

2012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现场,胡忠夫妇双双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优秀人物"。

主持人说:"为名,他们已经是重点中学的老师;为利,胡忠每月只有300多元的补助;为镀金,他们没必要赔上健康、耗费时日,他们一切只是为了孩子们呀!"

胡忠和谢晓君没有给女儿最多的宠爱,却把最深沉的爱给了高原的孤儿们,成为孩子们的"阿爸""阿妈"。

而对于女儿,胡忠说:"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他们虽然没有给女儿优越的生活,但却帮女儿建立了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用自己的行动向女儿诠释了人生的意义。

他们的女儿成绩优异,夫妻俩从不操心孩子的成长。

她没有让人追着喂饭的烦恼,更没有两眼不离手机的担忧,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女儿的深明大义是她最宝贵的财富。

相对来说,父母才是他们最亏欠的人。

胡忠夫妇很少回家探望父母,甚至想他们的时候,还要不辞辛苦地颠簸到高原,所以,胡忠说起母亲总会歉疚地泪目。

为此,《感动中国》栏目对他们的推荐词说道:

"他们带着孩子吃苦,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自己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更好的父母,这不是作秀和绝情,是极致无私的深情!"

这十一年来,胡忠依然每月只有300元的补助,而且大都用于给孩子们购买奖品,甚至他参加颁奖典礼的棉袄都是借的。

而这十一年,胡忠夏天都要穿棉袄,谢晓君也常年背痛。

胡忠夫妇曾坚定地说:"只要还能干,我们就会继续守着藏区的孩子们,只希望有更多的老师来接我们的班,发展藏区的教育事业。"

胡忠采访时曾说过:像我这种老师,成都市多得很,不可能因为我的走,哪个学生就读不了书了,但是到这儿的话,也没人到这来,也没几个老师愿意待下去,长大的命运,可能因为我的到来而发生改变,变得越来越好, 他们以后将来会幸福,这样子想的话,我就想得通,我觉得,当老师嘛,在哪不是教书,在哪不是育人嘛!

二十多年辛勤耕耘,二十多年春华秋实,胡忠夫妇桃李满天下,胡忠夫妇送出去的孩子,有的已经回到家乡成了老师,他们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延续,他们的精神也将传承下去。

正是有像胡忠、谢晓君这样的坚持和无私奉献的人们,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得越来越好,国家实力不断强大,胡忠谢晓君夫妇才是我们佩服的偶像,正是这样一群群普普通通的基层人员撑起了共和国的大厦!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