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大驱海上编队实战演练!导弹连射 对“敌”舰艇编队火力全开

2025-10-30 13:58  头条

碧海蓝天之下,一艘万吨巨舰破浪前行,船舷两侧的垂直发射盖板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为航母"护航"的驱逐舰,而是一座能独立发起致命打击的移动海上堡垒。中国海军的055型万吨大驱,正以"小步快跑"的迭代速度,将海战规则撕开一道新缺口。

但如今的航母却逐渐从"打天下"的主力转变为"打下海"的重要支撑者,舰载机的"绝对核心"也逐渐由"千里之外的打击半径"转变为"近海的威力"和"海空立体的全方位的打击"等新的战略和战术的要求所致。

随055型的横空出世,原本的战场角色也随之变得异常的模糊,似乎再也难以将其硬性划分为传统的"主力"与"潜力"之分。其配备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就能轻松的突破1000公里的射程,其末端的速度高达10马赫,对现有的反导系统都造成了致命的威胁。

由此可见055型不仅能在航母的起飞前就发动"超视距的绞杀",甚至直接对陆地的纵深目标都形成了可怕的威胁。其最大的关键在于其可配备的112个垂直发射器的口径均达850毫米,堪称全球最大的垂发系统,可兼容各种类型的导弹,如防空、反导、反舰、对陆攻击等多种多样的导弹,而且单舰的火力密度就堪比三艘传统的驱逐舰了。

055型的惊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其强大的火力,更深刻地体现了其对传统的颠覆与创新.。借助将之前的那些杂乱的天线都统一地集成在几个高级的平面阵列的"大脑"中,极大地提高了了其射频的综合性和智能性。

其所构的系统不仅能统一地对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的信号都加以完善的管理,就此彻底地解决了设备之间的相互的干扰的顽疾,同时也能对400个目标的追踪,而且其对飞机的响应速度也比美军的伯克3型快3倍。

借助双波段的"千里眼"雷达,不仅能对400公里的广大范围内的目标都能有清晰的识别,而且对100公里内的隐身目标都能精准的识别出来。借助空警-500的预警机和卫星的数据链,对千里之外的目标都能先接收到信息,无需等机器开机就能随时随地地发动一系列的隐蔽的打击。

借助"美团式的补给"模式的崛起,企业的成本与后勤的革命就此拉开了帷幕,彻底地将传统的模式碾压在了自己的脚下,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后勤成本,也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后勤效率!

其"效费比的革命"更为突出一举打败了以往的传统战机,使055的威慑力更大了。可谓一艘价值130亿美元的"航母之王"却能以8亿美元的"平民"造价就能凭借一枚高超音速的"导弹之王"对"航母之王"形成了"不对称的威慑"。

更让对手头疼的是中国海军的"美团式后勤":901型综合补给舰可在两小时内为055型补满200枚导弹和数千吨燃油,实现"打完就补"的循环作战。相对而言,美军的驱逐舰一旦将所携带的导弹全部发射一空,就不得不返港数周的时间内对其重新装填,导致其相对我们的舰队来说就长长的失去了持续作战的能力。

2025年,055型已在多次任务中展现锋芒。西太平洋演习中,南昌舰、大连舰、延安舰组成突击编队,通过数据共享在300公里外模拟锁定美军航母;同年10月,遵义舰在印度洋逼近至尼米兹号200公里处才被察觉,印证其隐身渗透能力。

更引人瞩目的是,055型曾连续20余天跟踪外军航母,多次开启导弹发射盖板传递"已锁定"信号,迫使对方后撤--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术,正是高超音速武器"发现即摧毁"特性带来的战略威慑。

其055型的逐步升级,标志着我国的海战从"平台对抗"向"体系破击"的战略转变,海战的战略格局也将会发生新的深刻的变化。它不再仅是航母的"侍卫",而是与航母构成"双核心":航母负责制空,055型负责远程反舰与对陆打击,两者协同编织立体攻防网。

但随着美军试图将廉价的无人机群作为"饱和攻击"的主要手段对我们海军的"肉搏"式的反击,我们的055型主战舰也逐渐展现出其空海天一体的预警网络的威力,在美军的无人机群的突然发起的"饱和"式的攻击面前,我们的055型都能提前将其瓦解在了还未对我们造成威胁的前沿阶段。

万吨巨舰的犁浪之势,已让传统海战逻辑悄然改写。当驱逐舰能在远洋独立执剑,当火力半径超越舰载机航程,海洋的棋局上,中国海军正落下关键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