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制裁时隔10年恢复,伊朗总统:天塌不下来

2025-09-29 07:0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上个月,伊核协议参与方英国、法国和德国通知联合国安理会,以伊朗违反核协议为由,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据半岛电视台9月28日报道,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已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28日午夜恢复,预计将对陷入困境的伊朗经济所有领域产生影响。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此前表示,伊朗已为联合国重启的制裁做好准备。他还强调,"即使他们真的这么做,也不会出现天塌下来、我们不得不屈服的情况"。他补充道,将依靠应对措施、与邻国及金砖国家等的合作及国内民众支持渡过难关。同时强调伊朗不会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报道称,英国、法国和德国在8月28日启动了"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根据该机制,除非安理会就继续解除对伊朗制裁通过决议,否则联合国2015年以前对伊朗的制裁将在30天内恢复。

本周早些时候,英法德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与伊朗举行会谈,但双方未能就推迟制裁达成协议。英法德外长声称,由于伊朗"一再违背承诺",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触发"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英法德指责伊朗拒绝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合作,"伊朗没有授权IAEA检查员重新进入核设施,也没有向IAEA提交报告说明其浓缩铀库存的情况。"英国广播公司(BBC)指出,在美国和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后,IAEA暂停了对伊朗核设施的检查。但IAEA总干事格罗西26日表示,已恢复部分核查工作。

9月26日,安理会就中国、俄罗斯提出的关于延长对伊朗制裁豁免期限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表决结果为4票赞成,9票反对,2票弃权,草案未能获得通过。根据伊核协议及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的相关规定,针对伊朗的制裁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28日午夜起恢复生效。

当地时间9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会议 视觉中国

制裁包括限制伊朗石油、银行和金融部门,禁止铀浓缩和后处理,禁止从事与能够搭载核武器的弹道导弹有关的活动,武器禁运、全球资产冻结以及对伊朗个人和实体的旅行禁令等。这些制裁可能大幅增加伊朗的经济压力,使其陷入困境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路透社称,伊朗的通货膨胀率约为40%,在里亚尔急剧下跌和原材料成本飙升的推动下,伊朗食品价格和住房成本正在快速上涨。在石油贸易的支持下,伊朗避免了经济崩溃,但随着联合国制裁恢复,伊朗石油出口的可持续性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一些伊朗人担心,制裁恢复将加深伊朗的经济困境。36岁的德黑兰居民希玛(Shima)有两个孩子,她告诉路透社:"我们已经在努力维持收支平衡。更多的制裁意味着更大的经济压力,我们要如何生存?"一名伊朗官员担心,民众对经济困境的不满,可能引发抗议示威。

伊朗官员还表示,他们担心以色列可能趁机对伊朗发动袭击。一名官员说:"伊朗的生存处于危险之中。我们的人民无法承受更多经济压力或另一场战争。"伊朗前议员伊梅纳巴迪也警告说:"鉴于以色列的侵略姿态和它从美国获得的大力支持,我认为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很大。"

以色列对联合国恢复制裁表示欢迎,声称这是"应对伊朗持续违规行为的重大进展",并呼吁国际社会"使用一切工具"来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

制裁是否会迫使伊朗选择更强硬的路线,现在还是个未知数。路透社称,伊朗内部存在分歧,一些人主张采取强硬措施,另一些人则担心这可能导致伊朗"崩溃"。一名前温和派官员称,伊朗领导层了解其地区地位削弱、国内压力加剧以及局势进一步升级可能造成的风险。

伊朗福尔道核设施 IC photo

对于联合国恢复制裁,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27日表示,伊朗已为联合国即将重启的制裁做好准备,不会屈服。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佩泽希齐扬26日还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他谴责联合国恢复制裁是"不道德且不合法的",并敦促古特雷斯采取行动。

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27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英法德美拒绝外交对话是出于"强权即公理"的蓄意之举,认为伊朗人民会屈服于霸凌。他表示,终止的制裁不可恢复,任何试图恢复制裁的举动均属无效。

BBC指出,佩泽希齐扬已强调不会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他警告说,制裁的恢复将使相关谈判陷入危险。佩泽希齐扬表示,只有确保以色列不会攻击伊朗核设施,伊朗核计划才会恢复正常。他还透露,美国曾要求伊朗交出所有浓缩铀库存,以换取三个月的宽限期,伊朗已拒绝了这一要求。

对于安理会未能通过延长对伊朗制裁豁免期限的决议草案,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表示,中方对决议未通过深表遗憾,强调通过对话谈判政治解决伊核问题至关重要。

耿爽大使提出三个"坚持":坚持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坚持对话谈判解决争端,坚持全面协议精神原则。中方敦促美方回应伊朗复谈建议,承诺不使用武力。敦促欧方放弃制裁施压做法,开展真诚外交努力。

耿爽大使重申,中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庄严承诺不会改变,寻求和平解决伊核问题的政治意愿不会动摇,推动各方对话合作的外交努力不会放松。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继续为推动伊核问题全面政治解决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