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通过提级调查,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直接介入调查,行政级别提升,公信力增强,有助于推动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做出全面、彻底的调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之前,呼伦贝尔应急管理局就对该矿作出过处罚,也提出过整改要求。早在2021年,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就对中金内蒙古矿业实施检查,发现隐患27条。根据2024年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的一份处罚通知,该矿一期工程尾矿库西侧及北侧坝体存在未批先建行为,已经对公司作出了498,000元的行政处罚,对直接主管负责人作出了2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这让人们想到了事故调查领域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都隐藏着大量已然发生的轻微事故、未遂先兆、事故隐患,祸患起于微隙,量变引发质变。
涉事企业在今年2月宣布更换格栅板,到7月的格栅板却发生了致命的脱落,中间不过只有5个月时间,悲剧是如何发生的?谁应该对悲剧的发生负责?每一条用血和生命写成的安全责任规范,有没有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逝者的家属在期待答案,公众也在期待真相。
根据2007年国务院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事故,属于"较大事故",原则上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同时该《条例》还规定,"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第20条)。
我们看到,这起事故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提级调查,有助于查清真相和责任人,有助于提升执法公信力,有助于安全生产的警钟长鸣。
6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选择了矿业工程作为自己的专业,却在央企的生产作业车间里发生了不幸,让人痛心,也让人疑惑--悲剧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唯有真相,可以告慰逝者,唯有追责,才能防止悲剧的再现。对涉事的这家央企下属单位实施提级调查,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