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奉行"第三邻国战略"的蒙古国终于是想通了,耽搁10余年,这条全长只有8公里的跨境铁路也终于有了确定。
而蒙古储量有60亿吨的超级煤矿,也算是彻底向中国敞开了大门。实际上,蒙古国的变化还不止于此,它更是表示有兴趣与中俄一起磋商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蒙古国态度的转变?是他们"第三邻国"战略的失效?中俄能源走廊的成型,让他们感到"眼红"?
蒙古国认清现实了?
大家都知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是俄罗斯在好几年前提出的,他们计划是从蒙古国过境,每年向中国运输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然而,因为中俄两国在价格上没能达成一致,蒙古国既想要更多的过境费,也对此没有明确的合作意愿,所以导致这条线路被耽搁至今。
不过,2024年末也是有好消息传来的,如: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线竣工,很快就会进入最后的投产准备阶段。
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表示愿意充当中俄天然气管道过境国的角色,这就说明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的过境者不一定非得是蒙古国。
中俄联合哈萨克斯坦又完全可以很快的将这条搁置已经得能源管道贯通,不过让人没想到是,在2025年年初,蒙古国的态度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5年2月13日到2月15日,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总理来中国参加哈尔滨亚冬会闭幕式,期间两国签署了协议,一条只有8公里的跨境铁路有了眉目,这条跨境铁路于2003年提出构想,如今已经过去了21年的时间。
另外,蒙古南戈壁的塔旺陶勒盖煤矿位于这条铁路沿线,它还是一个有60亿吨煤炭的宝藏。
这就意味着中蒙俄之间的煤炭购销、铁路建设将会同时启动,而这对三个国家来说也是有益无害的。
紧接着,2月17号蒙古国的总理奥云额尔登对"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展现出了特别的兴趣。
他说,蒙古国准备与中俄展开谈判,如果三方能够达成协议,那蒙古国愿意充当过境国的身份。
难道,蒙古国是撞了南墙又想回头了?它这个表示推进合作的意愿,是完全没把哈萨克斯坦的利益考虑在内啊。
什么原因促使着蒙古国态度转变?
曾几何时,蒙古国将所谓的"第三邻国"战略奉若真理,不仅和美国开展空天开放合作,还与法国开展铀矿合作,更有甚者还想要免费租借天津港的一块地方,将自己的稀土等资源运往日本、美国等国。
那么,如此嚣张的蒙古国为什么突然就转变了态度?其实真要找原因还是很多的。
首先,就是蒙古国可待发展的经济,2023年蒙古国的外债总额是335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1倍,而截止到2024年的8月份,蒙古国的外债总额就来到了300亿美元。足以看出蒙古国在经济方面的糟糕困境。
众所周知,蒙古国是一个经济结构非常单一的国家,仅矿产能源的出口就占到了蒙古出口总额的89%,而剩下的11%大概率就是畜牧业了。
而塔旺陶勒盖煤矿是一个有60亿吨储量的矿场,如果将煤矿的开发权开放,那直接的创收就相当于蒙古国年度预算的3倍。
此外,蒙古国还是一个完全的内陆国家,如果它想通过海运来对外出口,那就得长期依赖天津港。
2024年蒙古国对中国的煤炭出口达到了8400万吨,营收是86亿美元,大概占到了蒙古国GDP的40%。
但这其中有75%的运输,靠的是效率低下的汽车,因为中蒙之间唯一的铁路口岸就在二连浩特,但路少、口岸少的情况,遇到大规模的运输,只能效率缓慢的等着。
也就是说,造成蒙古国将煤炭运往中国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们对跨境铁路建设的耽搁。
另外,"第三邻国"战略的失效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蒙古国在与美、日、韩,以及西方国家往来的中平衡中俄的影响。
但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资本不仅是撤离了俄罗斯,也是撤离了蒙古国,而且近期美俄已经在谈判,乌克兰和欧盟都要被美国"卖掉"的。
其次,蒙古国刚刚经历了大选,奥云额尔登作为新一届政府的总理,肯定是想"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而且做出成绩也能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至于说,为什么又对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感兴趣,一个是他们想趁热打铁,尽快的带动起蒙古国的经济发展。
另一个则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真能给蒙古国带去很多的利益,就如每年15亿美元的过境费,沿线7个天然气加工厂的建设机会,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不过有的时候,机会错过了,想要在等一个还是有些困难的,因为早在蒙古国改变态度之前,哈萨克斯坦就有与中俄合作的意愿。
当然,蒙古国一心一意做好与中国的煤炭往来就足够了,毕竟太过依赖单一国家的单一资源出口,是很容易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