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揭秘协和4+4培养模式:应该引起业内更多的重视(2)

2025-04-29 15:32  观察者网

北京协和医学院"4+4"项目对于修读学分的要求

在中国,无论是医学培养路径,还是公立主导、政府定价的医疗体系,乃至社会与教育的环境,都与美国不同。即便是在美国,也不是少数学校为少数学生定制一套特殊的培养路径,而是在更广泛的群体中筛选人才。何况,提供医学本科作为主要医生培养路径的国家远为常见,无论亚洲、欧洲还是拉美的主要国家莫不是如此。

规培时间的压缩也是公众关心的问题。传统规培要求3年,涵盖多科室轮转、病例积累和技能训练。而"4+4"模式将这一过程缩短至1年,引发了广泛的患者安全疑虑。有医学博主指出,国外(如美国)的规培通常需要5-7年,甚至更长,且对临床经验有严格要求。相比之下,1年的规培是否能保证医生具备足够的能力应对复杂病例?当患者躺在手术台上,他们是否有权知道主刀医生的培训背景?

协和等国内少数医学院"4+4"模式的初衷应该是好的,比如可以吸纳计算机、材料学等跨学科人才,推动精准医疗发展。但且不论执行效果是否达到了初衷,公平性始终是社会关切的核心问题:当跨行学生凭借高学历和资源优势"插队"进入医疗行业,普通医学生的努力是否被贬值?更重要的是,患者作为医疗服务的最终承受者,他们的权益能否得到充分保障?这起桃色事件如果能引起全社会对这些问题更严肃的讨论,促进我们的医学培养体系更公正完善,也许是坏事变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