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印度政府宣布对部分中国钢铁产品征收12%的临时关税,声称要遏制"不公平竞争",保护本土产业。然而,这一看似强硬的举措,实则暴露出印度的尴尬,既想搭上中国经济的顺风车,又试图用关税高墙抵御市场竞争。
印度钢铁部宣称,中国廉价钢铁的涌入导致本土企业裁员、减产。但讽刺的是,印度自身钢铁产能竞争力不足,最近两个财年仍进口创纪录的950万吨成品钢,其中中国产品占据重要份额。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刘宗义尖锐指出:"印度用关税保护落后产能,只会进一步削弱产业竞争力。"更荒谬的是,印度一边挥舞关税大棒,另一边却积极拉拢中国投资,去年9月,莫迪政府还在向中国企业递"橄榄枝"。
印度本土钢铁需求确实强劲,房地产、基建和汽车行业持续增长。但问题在于,其高端特种钢产能薄弱,低端产品却因效率低下而成本高昂。中国钢铁凭借规模化生产和技术优势,价格比印度本土低10-15%。印度试图用关税填补竞争力,但历史数据显示,2018年类似关税政策后,印度钢铁企业股价短暂上涨,但行业整体技术升级停滞。此次加税恐将重蹈覆辙,难逃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