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国安部又通报了一起间谍案件。
他不仅泄露了大量国家机密资料,作案动机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他是谁,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
考公落榜,心怀怨恨
本次涉案人员是一名境外劳务派遣人员,向某某。
他通过一系列小聪明在国外赚了很多钱,让许多人都对他非常羡慕。
每一次在朋友聚会上,听着众人对他的吹捧他都十分开心。
然而当向某某认识的人里有一个人考上公务员后,他却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影响。
原因竟然是那位公务员也赢得众人祝贺。
虽然向某某当时嘴上说着不在乎,但其实他也希望自己能考上公务员,拿到铁饭碗。
甚至在他的幻想里,以他的聪明才智说不定还能大展宏图受到更多人的景仰。
在这样的想法下,他报考了公务员。
只是人家为了考试都是探头苦读,向某某却看了几道题就觉得不过如此,不将公务员考试放在眼里。
结果很明显,他落榜了。
录取通知下达那天,他在公务员录取名单中找了一遍又一遍,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
向某某非常不服,他认为以自己的能耐绝对能当公务员,一定是考试有问题,有人在针对他。
从此向某某就记恨上了自己的国家,公务员他也不考了,他准备报复回去,让那些不录取自己的人见识一下自己的能耐。
当向某某再次前往境外务工的时候,他就开始主动寻找传说中的境外间谍组织。
要说能耐他也确实有,很快他就找对地方了,成功与那样的隐秘机构"搭上了线",并表示愿意投靠对方。
对方当然是来者不拒,先表示同意,随后跟他聊天了解了一下他的基本情况。
当听说向某某的学历不错,但是考公失败才愿意"反水"之后,人家就明白了。
与他联系的人当即对着向某某一顿夸。
向某某当即就将自己平时留心收集的一些资料交给了对方,当作"投名状"。
境外间谍组织也为他提供了间谍经费,并对他许诺事成之后将送他去国外留学,描绘了一大通未来的美好场景。
向某某一听很是开心,于是心甘情愿地与对方来往数次。
可是当向某某提供的情报逐渐有限之后,对方提出让向某某再次报考公务员以刺探更多情报。
并且还向他承诺这次让他安心备考,期间的经费都由组织提供,相信他一定能考上。
在间谍组织的一番言语之下,向某某被打动了,他收了钱就准备回国好好备考。
但是他实在太小看国家对情报的重视程度,他本人身上的异常早已被发现。
当向某某一回国,警察就立即对他实施了抓捕。
没想到一开始他还据不认罪,当警方拿出证据的时候他又狡辩自己是被逼的。
但是他这样的说法根据掌握的信息来看,警方是一万个不相信。
经过一番严密的侦查后,警方确认了向某某主动投靠的事实。
所有证据摆在向某某面前,他才肯交代事情的全部经过。
间谍层出不穷
这些年来,类似的间谍非常多,甚至有些被策反的人还身居高位。
刘连昆,原少将级军官。
1992年开始被国外势力以利相诱,开始不断向外传递情报。
他这种大官传递的情报影响就比较重大了。
特别是当我国与某些势力关系僵化的时候,他窃取的情报让我国屡屡在谈判中失去先机。
虽然他隐藏得非常严实,但是谈判的不顺利也让我国开始了对内审查。
终于在1999年的时候发现了蛛丝马迹,将他成功抓获。
王庆简,本是大校兼任情报部高官。
甚至国家出于对他的信任,还将他派往日本大使馆进行情报收集工作。
没想到的是,原本是我国的情报部官员到最后竟然被日本策反。
日方一开始对他使用美人计以及金钱诱惑,他没能完全抵挡。
结果被对方抓住把柄后任劳任怨驱使了20年。
他身为情报高官不仅将自己所知道的绝密资料泄露给了对方。
甚至他还按照日本人的要求,每天以开窗为号,让日本人的远程监视设备直接进入大使馆内获取机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成为了对日的情报人员,直到2006年他才被逮捕调查。
这期间他传递的情报对我国与日本的相处模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别以为自己能瞒天过海,雁过留痕违法犯罪总有被发现的那一天。
就连王庆简这样精通侦察与反侦察的情报人员也会被逮捕。
我国《刑法》以及《反间谍法》早有规定。
泄露国家机密是重罪,一般至少改造5年起步,严重点直接就是无期甚至死刑。
不仅如此,违法所得也会被直接没收,甚至还可能面临5倍的罚款。
由此可见,成为间谍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以前的两位大间谍,刘连昆直接被判处死刑,王庆简也被判死缓,两年后执行。
至于向某某,虽然目前没有公布对他的处罚,但是参照他的恶劣情节,估计至少也是5年起步。
不知道他在铁窗之内会不会为自己自作聪明的狂妄之举感到后悔。
结语
祖国一直在繁荣发展的路上,切莫让贪念作祟误了大好前程。
向某某本来想要"铁饭碗",在铁窗之内或许也算达成了他心中所愿。
有国才有家,愿大家共同捍卫我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