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10月29日,农历九月初九,将迎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的"重阳节",自古这天就是一个吉祥的日子,要重视起来。

重阳节定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是因为古人把"九"视为最大的"阳数",九九是两个阳数叠加,故称为"重阳"。
另外,民间的说法是,"九"与"久"谐音,被赋予"长长久久"的吉祥寓意,寄托着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旧时传统,重阳节当天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饮宴祈寿等一些习俗活动。如今拜神习俗逐渐被人们渐淡了,而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成了重阳节的主要活动。
重阳节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老辈人提醒,要牢记"1不洗、2不吃、3不做",为父母祈福增寿!都是指什么?下面来具体了解一下!
1不洗:早晚不洗头
秋末的重阳,白天太阳晒着暖,但早晚温差大,尤其是清晨和深夜,气温比中午低好几度。洗头后头发湿哒哒的,水汽带着寒气往头皮里钻,哪怕用吹风机吹,也难保证发根全干;早上赶时间、晚上睡前洗头,要么吹不干就出门受凉,要么湿着头发睡觉不舒服--不是不让洗,选中午太阳足、家里暖和的时候洗,洗完彻底吹干,少给自己添麻烦。
2不吃:不吃寓意不好的食物
重阳节可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这天要吃一些寓意美好的食物。
比如,吃重阳糕,寓意步步高升、生活美好,也寄托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吃栗子寓意"利子""顺利";吃"长寿面"或"宽心面",有"幸福安康长久"和"心宽没烦恼"的美好寓意;吃芫荽,芫荽和"延岁"谐音,为老人延岁添福。
3不做:不晚归、不熬夜
重阳节又称"阳气"极盛之日,但物极必反,此后阴气渐生。因此,在古人的观念里,这一天要尽量避免在夜间外出,尤其不宜在山野、河边等阴气较重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