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整整11年,眼看中俄两国迟迟没动静,对一个涉及三国的大型能源项目,有些坐不住的蒙古国,先一步拍了板。此前释放出消极态度的蒙古国,为何突然又将这一项目提上日程?同为项目参与方的中俄两国,又分别抱着怎样的想法呢?
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近日,俄罗斯能源部长齐维列夫,与蒙古国特使恩赫包勒德,针对区域能源合作,展开了一次重要会晤。
会后,俄能源部发布公告称,经过详尽的环境评估,蒙古国国家鉴定委员会,已经正式批准了"东方联盟"天然气管道项目。而这也将为俄蒙两国在能源领域的长期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事实上,这个"东方联盟"天然气管道项目,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关键延伸工程,其建设目的是通过蒙古国,将俄罗斯丰富的西伯利亚天然气资源,输送至中国。
这条横跨蒙古的管道一旦建成,将成为跨欧亚大陆的重要能源走廊,有望每年向中国,供应高达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能源安全,还将深化中俄之间的合作关系,对整个地区的能源市场格局,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普京
如今,这一项目正由中俄蒙三方共同推进。早在去年9月,俄总统普京与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会晤时,蒙方就开始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展开相关设计和勘测工作。
但之后,蒙方的态度并没有特别积极,在去年蒙古国政府的行动计划中,并没有明确提及这一项目,这一度引发外界对项目前景的担忧。不少媒体分析称,这一管道的建设,可能会遭遇推迟。
然而,时隔半年,蒙古国的态度就发生了显著转变,直接对这一项目拍了板。显然,对于这笔巨额的过境费,蒙方依然放不下。据估算,一旦管道建成,将给蒙古国带来数亿美元的过境费收入,占该国GDP的2-3%。
中俄天然气管道
对于这一项目,俄方也表现得相当积极。包括普京在内,多位俄罗斯高官曾连番表态,在这一项目以及更重要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的相关问题上,中俄两国正进行积极协商,有关进程正稳步推进。
毕竟,该项目能够为俄方带来非常显著的出口收入,还有助于该国进一步拓展在亚洲的能源市场,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另外,建设新的天然气管道,通常会带动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远东地区也可以迎来经济增长的关键机会。
然而,中国其实并不缺少进口天然气的来源,如果俄方管道没有足够的价格优势,中方自然也不会有特别急切的需求。
中俄外长会面
直白点说,"东方联盟"管道项目,以及"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最终命运,仍然取决于中方的态度,取决于中俄双方能否在天然气定价、人民币结算比例等核心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
尽管俄方不断表示进展顺利,但如果关键协议迟迟无法落地,蒙古段的建设,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在国际能源市场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赢,才是三国更应该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