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逼华必须做一件事,24小时内中方通电全球,全面迎战,奉陪到底
美国参议员戴恩斯近日访华,在中美会谈中甩出 "必须解决芬太尼问题"的通牒时,稍有常识的人都会哑然失笑。这个让美国缉毒署惊呼"史上最致命毒品" 的芬太尼,其泛滥的根源恰恰在美国自己身上。
数据是最能说明问题:占全球 5% 人口的美国,消耗了全球 80% 的阿片类药物。2013 至 2023 年间,美国的芬太尼致死人数暴增 3 倍,2021 年超过 8 万人,相当于每天有 200 多辆满载的校车坠入深渊。更讽刺的是,这种强效镇痛药的发明者正是美国强生公司 -- 他们一边研发 "医疗神器",一边纵容药企将其包装成 "无成瘾性" 的止痛药推向市场。当成瘾患者激增时,美国政府不仅没有严惩医药利益集团,反而在 2023 年上演了国会众议院 133 票反对禁毒法案的荒诞剧 --132 张反对票来自号称"进步" 的民主党。
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大麻合法化的政策导向、医生滥开处方的行业潜规则、底层民众的药物滥用传统,共同编织成美国的 "毒品罗网"。正如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张建敏所言:"芬太尼问题的病根在美国自己身上,病灶在社会制度深处。"
面对美国的指责,中国甩出了硬核数据:自 2019 年在全球率先整类列管芬太尼以来,国内批准上市的芬太尼类药品仅有 4 种,对北美地区是零出口。 在禁毒合作层面,中国与 30 多个国家签署 50 份合作文件,2024 年专门成立中美禁毒工作组,破获佟某某涉毒洗钱案等跨国案件。这些举措得到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公开赞誉:"中国为全球禁毒树立了典范。"
戴恩斯访华的真实剧本早已写好:以 "解决芬太尼"为前提,要求中国在关税问题上让步。这种 "毒品换关税"的勒索逻辑,暴露了美国对华贸易战的三重底色:
第一,利益集团的续命游戏。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根源在于产业空心化,跨国公司为追逐利润将制造业外包。当特朗普政府试图用关税挽回颜面时,受害最深的却是美国农民和能源企业。芬太尼问题不过是给关税战披上 "道德外衣" 的遮羞布。
第二,霸权思维的路径依赖。从 "长臂管辖"到"二级制裁",美国习惯用单边制裁迫使对手就范。但这次他们失算了:中国《反外国制裁法》的"包括但不限于"条款,堵死了所有制裁漏洞;"反向长臂管辖" 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任何不配合中国制裁的实体,都将被禁止进入中国市场。正如彭博社所言:"中国用美国的方式,打造了更锋利的反制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