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临湘市艳飞建材有限公司的黑暗角落,上演着令人发指的现代奴役。几名智障人员被工头像牲口般圈养,日复一日地重复着非人的劳作,这不是劳动,是赤裸裸的折磨与慢性谋杀。
精神分裂症患者李松岭,智商仅54,在砖厂被奴役的27个月里,创造了令人窒息的"劳动"纪录:最多时一个月搬砖68万块,平均每天搬21935块,按每次搬6块计算,每天要弯腰、放砖3655次。可本该属于他的13万零592元工资,到手上仅剩95492元,差额被工头以"替他管理生活费"为由克扣,所谓的"生活费"还需工头"发善心"支配。而这27个月里,工头和砖厂仅靠5名智障工人,就榨取了46万元血汗钱,他们把这些弱者当成会走路的机器,榨干最后一滴价值。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并非个案。新京报记者翻阅近十年判决书发现,2015年至今,全国至少50家砖厂存在类似情况,近400名智障人员沦为受害者。他们的遭遇如出一辙:或被街头诱骗,或被"买卖"转手,或被持械押送至砖厂,遭受工头殴打辱骂,砖厂却始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砖厂之所以青睐智障工人,原因冷酷又现实:招工难的当下,智障工人"不闹事""好管理""不会跳槽",还能被无限压榨,成本极低。工头与砖厂沆瀣一气,将法律与良知踩在脚下,形成了一条罪恶的产业链。
7月21日,警车将李松岭送回河南老家,74岁的母亲谭照真苦等27个月,终于见到了被折磨得形销骨立的儿子。一边是母子团聚的泪水,一边是工头们数着血汗钱的得意,这强烈的对比,是社会难以愈合的伤疤。
回溯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曾举国震惊,我们以为那样的惨剧会成为历史,可18年后,黑砖窑的幽灵换了马甲,在多地重现。为何这种罪恶屡禁不止?监管缺位是关键,人社、公安、劳动监察等部门未能形成有效监管;违法成本低廉,即便被查处,也只是罚款、短期关押,砖厂换个地方仍能继续作恶;更重要的是,智障人员无力维权,家属寻亲无门,只能被迫认命。这些漏洞叠加,让工头们有恃无恐,像割韭菜般反复作案。
我们身处AI、5G、航天等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却让弱者在社会阴影中遭受如此苦难,这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对社会良知的拷问。如果砖厂审查能严格落实,谁还敢用奴工?如果工头都能被重判十年八年甚至无期、死刑,谁还敢铤而走险?若我们对这样的新闻只作"唏嘘两句",下一个"李松岭"或许正在某个角落默默承受苦难。
李松岭回家了,但这不是结局。27个月的奴役给其身心造成的创伤,可能终身无法愈合。更让人揪心的是,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个"李松岭"正被困在黑暗中,是400个、4000个,还是更多?
他们的苦难,是整个社会的耻辱。若对他们的哀嚎充耳不闻,我们与冷漠的帮凶无异。唯有对工头和黑砖厂老板判处无期甚至死刑,以最严厉的刑罚震慑罪恶,才能堵住漏洞,让黑砖窑的幽灵彻底消散,不再让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