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特朗普发现美国不再像个不可或缺的国家(3)

2025-04-28 17:05  观察者网

就在这周,源于拜登政府时期的一项对东南亚国家太阳能产品的调查有了结果。在历时一年的调查后,美国政府污蔑中国光伏企业通过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和越南的工厂向美国"倾销"太阳能产品,决定对这些国家征收"反补贴税"。其中,对来自柬埔寨的太阳能产品征收的关税达到了荒谬的3521%。

文章认为,这或许在政治上有必要,可以维持美国太阳能产业的活力,但这永远不会让美国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太阳能产品出口国。

有分析指出,尽管拜登政府通过《通货膨胀削减法》(IRA)向美国光伏行业提供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补贴支持,但特朗普对进口太阳能产品征收的关税,正成为美国太阳能行业的一大"隐忧"。这一举措的直接后果是,太阳能模块的进口成本将显著上升。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电动汽车领域。贝蒂指出,欧盟正试图将中国尖端生产技术融入其市场,但美国本土汽车产业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还倾向制造其他国家不想要的巨型高油耗皮卡,导致其正在打造一个技术含量低、价格高昂、无法与海外竞争对手竞争的电动汽车产业。

贝蒂退一步称,美国仍具有优势的一点在于其国内市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9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占全球商品进口总额的比例为15.4%,其最终需求占比为17.5%,远高于中国的9.7%和欧盟的11.3%。

文章称,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利用其市场准入作为诱饵,来诱惑贸易伙伴降低关税、采用美国的知识产权规则等。

这一战略最后一次成功是2016年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该协定旨在利用美国导向的经济体包围中国。但2017年,特朗普第一届政府宣布全面退出TPP。群主退群后,剩余国家在日本的主导下,将TPP演变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删除了在美国坚持下加入的知识产权相关条款。

贝蒂指出,自那时起,利用美国市场作为筹码的前景日益渺茫,这不仅是因为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长期下降,还因为华盛顿的贸易协定带来的负面影响。拜登政府试图用"印太经济框架"(IPEF)来恢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但这只造成了困惑,IPEF试图劝说伙伴国家采用美国的劳工标准和其它规则,却不提供出口市场作为回报。

当前,特朗普用高关税为威胁,要求贸易伙伴妥协来换取市场准入。贝蒂批评称,"这完全是大棒,没有胡萝卜",而且似乎,特朗普永久征收高关税威胁的可信度取决于金融市场的波动,这让他在达成协议后保持低关税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

作为美国口中"最优先"的谈判方,日本上周与美国的首轮关税谈判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日本首相石破茂"虽然时间紧迫,但我们认为操之过急不能解决问题"的说法,被外界解读为日本似乎希望用"拖字诀"来应对美方的施压。

文章最后强调,特朗普发现美国已不再不可或缺,但他反复无常的行为让情况更加糟糕,美国重掌全球贸易的可能性正加速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