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早已信不过俄军,他给自己的接班人,留下了可以翻盘的底牌

2025-09-14 18:55  头条

前两天,俄罗斯国民近卫军司令佐洛托夫突然对外表示,近两年他们部队的重武器水平"提升了不少",坦克、自行火炮、多管火箭炮等重武器都已配齐。

这话乍一听,像是部队常规更新装备,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不对劲:国民近卫军本是负责国内稳定的部队,以前根本用不上这些用于打硬仗、攻地盘的重武器。

现在连坦克都配上了,普京究竟想做什么呢?

别看都叫"近卫军",俄罗斯国民近卫军与俄军中的老部队完全不同。

它是2016年普京亲自改组成立的,从内务部独立出来后,直接归普京管辖,说白了就是他的"私人卫队"。

一开始,这支部队主要做三件事:维护国内秩序、打击恐怖分子、守护重要设施,是普京用于管理内部的"硬拳头"。

所以多年来,他们手中只有手枪、步枪等轻武器,从未考虑过配备坦克。然而到了2023年,情况突然改变。

为何会有这种变化?很多人或许还记得两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瓦格纳兵变"。

当时,普里戈任带领雇佣军一路向莫斯科进发。正规俄军反应迟缓,甚至有苏洛维金这样的高级将领被怀疑暗中帮助瓦格纳。

那天晚上,普京能调去阻拦的主要是国民近卫军。但他们只有轻武器,根本挡不住瓦格纳的坦克,防线差点失守。

兵变虽已过去,但此事在普京心中留下的刺却更深了。

他意识到:俄军不一定完全可靠,真遇到大事,必须有一支既能迅速调动、又绝对听从自己指挥的重装部队。

因此,从2023年开始,国民近卫军便开始进行"重装升级"。如今这支部队已有37万人,其中约20万人将配备坦克等重武器。

这并非简单更换几件新武器,而是普京在重新调整俄罗斯的权力布局。

国民近卫军配备重武器,除了防范内部再次发生兵变,还有两层更深的考量。

第一层与乌克兰东部局势有关:如今俄军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大,但主力部队需在前线打硬仗,后方维持秩序的任务自然落到国民近卫军身上。

无论是清理潜入的敌人、压制当地抵抗势力,还是前线顶不住时带着重武器支援,这些任务都得由他们承担;以后若停火,俄军主力从乌东四州撤出,守卫任务大概率也会交给他们。

第二层考量更为关键,即平衡俄军的影响力。

虽说普京能通过人事安排、让不同派系互相牵制等办法管理俄军,但俄军根基深厚、自主空间大,在政治上一直有较大话语权。

以前牵制俄军的是瓦格纳集团,但瓦格纳解散后,普京少了一张重要的"制衡牌"。如今将国民近卫军打造得如此强大,就是想让它成为新的能牵制俄军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国民近卫军司令佐洛托夫是跟随普京三十年的亲信,从保镖一路做到司令,对普京的忠诚毋庸置疑。

不过有个细节需注意:车臣部队名义上也归国民近卫军管辖,但最近卡德罗夫家族与克里姆林宫在"未来谁管理车臣"的问题上产生了矛盾。所以车臣部队能否像其他部队一样顺利换装重武器,目前尚不确定。

若车臣局势不稳,普京只会更加着力加强国民近卫军其他部分的实力。

说到人事安排,就不得不提普京为接班人所做的打算。目前外界最看好的接班人是久明,他现在是总统助理,也是普京一手培养的亲信。

有意思的是,久明曾在总统安全局工作,当时的顶头上司正是佐洛托夫。两人关系好、想法合,可以说,国民近卫军这支力量未来大概率能顺利交到久明手中。

所以,普京这一步操作,表面上是给内卫部队升级装备,实则是"一步棋解决三个问题":既能应对突发的兵变,又能稳固已占领的地盘,还能牵制传统军方势力。更重要的是,为看好的接班人留下一张能在关键时刻扭转局面的"王牌"。

这支37万人、配备重武器的部队,不归国防部管辖,也不听从军方高层命令,只忠于普京及其指定的接班人。

未来俄罗斯领导人更迭,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军方、安全部门、财政部门、地方势力……各方力量都在暗中观察。

届时若没有一支可靠且能打的队伍稳定局面,局势很可能失控。这些年,普京多次被"自己人"提醒:不要过于相信谁,信任有保质期,忠心也得有"备用方案"。

如今,他终于将最可靠、最能打的"备用力量"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