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加沙治理更是个未解难题。美国计划让阿拉伯国家领导的国际安全部队主导,埃及和约旦训练的巴勒斯坦警察配合,日常事务交给当地技术官僚。但哈马斯不认可,坚持治理需巴勒斯坦人内部协商;内塔尼亚胡更直接,坚决反对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参与战后加沙治理,甚至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这跟美国计划里的"两国方案"完全相悖。一边是美国画的"治理大饼",一边是各方谈不拢的现实,加沙未来管理模式至今仍是模糊问号。
特朗普的"20点和平计划"也满是空架子。他提过要成立自己主导的"和平委员会",之前说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可能加入,10月12日却改口称布莱尔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角色或引发争议,这种反复本身就不靠谱。整个计划里,只有人质交换和部分撤军有零星进展,其他关键步骤连共识都没达成,所谓"和平"更像他为塑造"和平总统"形象搞的宣传噱头。
以色列的履约诚意更让人担忧。回顾过往,拜登政府时期,卡塔尔、埃及等国曾为停火协议担保,可拜登下台后,以色列在特朗普支持下直接撕毁协议,仅一天就杀害400多名巴勒斯坦人,当时担保国根本无力阻止。现在哈马斯虽释放人质,但谁能保证以色列不会在人质全回国后,再次单方面毁约?内塔尼亚胡已多次暗示不会完全撤离加沙,还强调要控制加沙"重要地区",这种表态跟"停火协议"精神相悖,明眼人都能看出他的算盘--先配合美国走完人质交换流程,触及撤军核心问题时,再找借口重启战事。
就连特朗普自己,对和平前景也没底气。前往埃及沙姆沙伊赫参加和平峰会前,福克斯新闻问他若实现加沙和平是否能得"天堂门票",要知道他一向乐意配合支持者塑造"上帝使者"形象,这次却罕见犹豫,说"我可能不会上天堂"。这句话道破真相:即便和平峰会召开、人质交换完成,加沙和平依旧是未知数。
如今的加沙,虽有暂时平静,人质回家、囚犯获释,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缓和。哈马斯与以色列的核心分歧未解决,战后治理矛盾没化解,美国计划缺乏可操作性,所谓"冲突结束"更像暴风雨前的宁静。对加沙百姓而言,能有几天远离炮火值得高兴,但要实现真正持久的和平,还得跨过无数难关,中东更大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