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在拜登时代,美国曾大言不惭的声称要发起一场与中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并反复强调这并非冷战,然后便在半导体等高精尖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并着力于组建数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区域性联盟,同时还借着所谓的供应链安全化名义,对中国实施部分脱钩,一时间仿佛"胜利就在眼前"。
但这一切,随着特朗普的上台全部宣告破产,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美国的政策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向,开始新一轮的战略收缩,并频频向盟友施加压力,以至于让一些媒体都发出感慨:美国这次是真的要输给中国了。
美国这次真的要输给中国了?
7月30日,美国政治家网站刊登了一则报道,作者为美国前驻北约大使伊达·沃尔德,仅仅是在标题上就用上了"美国正在与中国的竞争中面临失败"这样的负面词汇,尽管有着博眼球的嫌疑,但也充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报道宣称,在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之前,人们或许不会得出"中国正在胜过美国"这样的结论,但如今的情况已经完全扭转,中国的胜利已经不可避免。
放眼全球,有70%的国家在对华贸易上远远超过对美贸易,其中甚至还有超过一半的国家在对华贸易上是对美贸易的两倍,用特朗普自己的话来说,美国也许是一家大型的百货公司,但商场里的商品和世界各地商店里能买到的商品,却都是由中国制造的。
同时,特朗普也在"系统性"地瓦解美国自身的优势,因为从外交关系上来说,中国拥有的只是客户,而美国拥有的却是盟友,但如今,美国却通过各种手段来对盟友进行倾轧,甚至逼迫他们向美国割让领土,导致盟友们开始主动减少与美国之间的联系。
而在极其关键的基础科研投资上,特朗普也大幅削减了经费,多达75%的美国科学家们考虑离开美国,这对于美国来说,不仅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头,如果不在短期内纠正这种情况那么美国不止会输给中国,世界其他地区都会将美国甩在身后。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从宏观角度上来说,沃尔德的论点并非没有道理,特朗普执政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单边主义,并且奉行所谓的美国优先,这直接导致作为美国盟友,以及美国贸易伙伴的的国家在贸易谈判上,反而会遭受到美国的恶意,这放在过去是令人不可想象的。
在基础科研上,尽管在拜登时代,美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半导体,但尴尬的一点是,制造半导体精尖设备的原材料稀土,中国却占据了90%的精炼产能,这导致美国在对话谈判当中几乎没有任何的施压空间,主动权被中国牢牢握在手上,而想改变这一现实,美国需要付出数万亿美元的投资,以及数十年的时间,这又是完全划不来的一笔买卖。
所以我们能看到特朗普在涉华议题上的口风迅速"软化",并且不断释放访问中国的信号,显然是被"打怕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即便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迅速改变政策,也难以扭转美国在战略竞争上对中国所产生的劣势,或许对于美国来说,最好的选择并非所谓的竞争,而是双方通力合作,但就如今政治极化的美国政坛而言,这又显得那么的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