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号到8号,美国进口订单集体跳水。 Vizion公司报告显示,进口预订量比前一周下降了64%,有的商品,比如服装、纺织品、塑料、铜,跌幅超过50%。 这跟特朗普4月2号宣布的全球关税闪电战直接相关,还有中美互相加关税的事儿。
数据来自Vizion公司的《关税冲击波》报告和货运预订数据。 2021年疫情那会儿订单最多,2022年急剧下降,2023到2025年初缓过来一些。 3月订单比1月峰值低了20%,但还是比2024年同期高。 4月直接断崖式下跌,说明大家都在应对关税政策。 这可不是简单的市场调整,是关税直接造成的冲击。提前发货是大家想躲关税,但关税一实施,贸易就停了,大家开始重新评估成本和策略。
特朗普的关税闪电战是主因,中美互相加关税加剧了贸易的不确定性。 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可有可无的消费品,比如服装、艺术品,还有跟工业供应链相关的原材料,比如塑料、铜。 消费品受需求影响大,原材料直接受关税影响。 大家提前发货,关税出来后又停了,重新评估战略,说明前瞻性的物流信息越来越重要。 报告没提,但全球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风险可能也是因素。
这事儿,其实挺让人意外,但仔细想想,也挺正常。 一方面,特朗普这招,大家都知道他喜欢玩这套,但没想到这次这么狠。 另一方面,中美关系紧张,大家心里都有数,但也没想到会这么快这么直接地爆发。 这次的订单暴跌,其实反映出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大家都在观望,都在调整策略。 那些依赖单一市场、单一供应链的企业,风险最大。
短期看,贸易波动还会持续,需求震荡,订单模式得加快调整,全球采购策略要重构。长远看,这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全球贸易环境不稳定,关税政策对国际贸易影响很大。 企业得加强风险管理,提升供应链韧性,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政策变化。 很多企业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供应链布局,寻找多元化的供应商和市场。 这需要时间和成本,但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2025年4月的"大范围贸易冻结",是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它告诉我们,在全球经济高度互联的今天,任何单一事件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关注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积极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