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立冬具有独特的时间特征,它发生在寒衣节之后,标志着冬季的正式来临。
与往年相比,今年被认定为晚立冬,而晚立冬所预示的未来冬天往往会较为寒冷。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此判断呢?
立冬是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是冬季的开始。
立冬这一天过后,意味着明年春天又要来了,一些人会感到高兴,但是农民却想的比较多。
因为农民需要对农业活动进行调度,并且立冬后,农作物也终于可以收割了,之后农作物的生产活动也算是结束了。
立冬这一天。
"立冬"这一名称的提出,实际上最早见于周朝的《周礼》,并且最早还是用作管辖地理事务的一个词。
隋代的时候,为我国第一个将"立冬"列入节气,在我国的古代农业社会中,立冬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一般来说,农作物在达到真正成熟之时,就会开始收割,立冬前后的几个节气就是中国南方稻谷、北方小麦等秋季作物的成熟时,如谷雨过后,小麦就会逐渐成熟。
立冬这一天,北方则一般会进入数九寒天,南方并不会非常冷,这也是古人将二十四节气用来作为天气的一种参考判断。
相传二十四节气乃是根据古代徐凝所创作的一幅《天文图》中划分而来,天文图中最外层有二十四道色带,中间则为三十六度。
而其中每一条色带代表着一个时辰,其中最外层的色带所对应的那个正是二十四节气,而中间的三十六度则代表着三十六兆候。
正是因为主要通过天气来划分农事,后来经过一些名家的改良便更好分辨了,这才有了现在大家常说的"二十四节气"。
回到立冬,农谚说:"立冬萝卜小雪菜",这句话主要说的是在立冬时节萝卜和小白菜都熟了。
而且这个时节适合吃萝卜,因为萝卜本身就有消食化痰、下气散结等功效,可以起到一定食疗效果。
萝卜在中国有很多不同叫法,有"白刃"、"青荛"、"白头"等,而小雪菜所说的就是雪里蕻,这种菜一般是在端午节前后播种的。
雷公面前耍大刀的传说大家都听说过,这个传说就是为了说明阳光对小雪菜生长的重要性,其实阳光能够晒干一些小虫子,是其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雪菜这种蔬菜也是寒郊时节比较少见的一种,在民间小雪菜还有一些其他叫法,比如"雪菜"等。
立冬潮湿阴冷。
一般来说,很多绿叶蔬菜是不喜欢寒冷阴湿的,此时空气中湿气比较重,不利于叶片上水分的蒸发,会造成叶片皱缩,不美观。
而立冬潮湿多雨阴冷的天气就暗示着这种现象的出现,这种现象预示着寒冷和干燥即将降临。
古人对于这一现象一样非常重视,他们总结出了一套关于天气变化和农事耕作之间关系的农谚,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农业发展的高度水平。
"立冬下来三天晴,明年有米又有茎",这句话说明立冬时晴天很重要。
因为晴朗天气代表着干燥少雨,更容易让地里的水分蒸发出来,并且更有利于太阳光照射,能让土壤变得更加温暖,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这句话在古代农业占主导地位的那个时代,与他们密切相关,并且也经历广大农民的一代代总结。
这种总结不仅帮助古人佃户们更好管理自己的庄稼,助其获得丰收,也让我们现代人能够见证古人的聪明智慧。
"立冬上霜年如常",这句话主要说明了气候因素与农作物收成的关系,其中上霜指着曝光设备及空调等降温设备普遍使用。
因为现在人们不再是通过自然天气来给农作物判断是否成熟了,更不是靠人力来完成从耕种到收成之间所有工作,所以人们只要依靠机器来做这些事情就足够了,但是机器也很耗电,为此需要一些降温措施。
有可能在上霜之前就会有降温措施采取,等到雪下的时候,很多地方可能还没有开始降温措施,当降雪来临的时候,会造成电路等出现短路现象,还有可能其他设备受损。
所以这句话意思就是如果降霜适中,那么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如果降霜异常,就可能导致今后生活困难。
古人总结出的这些经验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生产农业生活,同时这些经验结合当地气候进行总结,渐渐形成了农谚,这些农谚在无形中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定参考。
今年立冬特点。
1. 四年一遇"十月立冬"且逢甲辰年乙亥月乙亥日,传冬天极冷。
2. 今年立冬节气时间较晚,可能影响冬季气温变化。
3. 气象预测显示冷空气活动频繁,增加寒冷可能性。
4. 海洋环流异常,或对冬季气候产生特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