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有啥习俗?1要晒、2要吃、3要烧

2025-07-21 22:51  头条

暑,顾名思义,是热的意思,大暑是指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三伏天阶段,讲究的是宜静不宜动,这样才能养精蓄锐,健康过夏。在传统文化中,这天还是十二建除中的定日,古人为了顺利度过这天,还会讲究一些事情。

人们常说:"大暑不暑,五谷不鼓"。这个农谚的意思是,如果大暑的时候天气不够热,那么等到秋收的时候收成就不好。毕竟大暑阶段天气炎热,也时常有暴雨,雷阵雨光临,属于"雨热同期",此时庄稼生长迅速。高温和雨水对庄稼的生长来说缺一不可,若缺少高温,那么农作物生长一定会受影响。

关于大暑文化,咱们可以从古人留下的老话来了解一下:

一、大暑烧伏香,一年生活旺

在大暑这天,有烧伏香的习惯,大暑天气热,农作物生长快,大部分地区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所以农民们会烧香祈福,希望风调雨顺,百谷丰登!此外这天的烧伏香也指灸,在伏天用药香,如艾草之类的熏烤一些穴位,可以去湿治病。

二、大暑一碗汤,一年健又康

在大暑当天,人们会喝上一碗羊肉汤,滋补身体,养身健体。大暑炎热,暑热过重,人们也会喝绿豆汤,冬瓜汤,伏茶,姜汤,或是仙草蜜等,这些饮品都能消暑热,降火,有利于身体健康!

三、大暑送伏船,一年平安在

在沿海地区,大暑当日,有送大暑船的习俗,也就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大暑船是由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人们会抬着这艘船在街上行走,鼓号喧天,鞭炮齐鸣,最终被运送至码头,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平安健康。

四、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的时候一般天气会比较热,如果大暑不足够热,那么预示着立秋后的天气会比较炎热,也就是大家口中提到的"秋老虎"比较凶。

明日大暑是"凶日":

明日大暑在十二建除中是定日,其实定日是个好日子,但这天的天干地支时间是:甲辰年 辛未月 丁亥日。农历六月处于夏季,夏季的丁亥日是"四穷日"之一,四穷日一年共有12个,分别是:

春季:乙亥日(正月、二月、三月)

夏季:丁亥日(四月、五月、六月)

秋季:辛亥日(七月、八月、九月)

冬季:癸亥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由此可见,大暑这天是四穷日,老人说:""夏季丁亥到,热气伴穷来,求财多波折,守旧更为佳。"咱们可知,关于四穷日的说法并不太好,故古人认为是凶日。

明日记得:1不出,2不睡,3不坐!咱们看看关于这天的讲究,说的是否有道理!

1不出:中午不出门

大暑这天不要正午出门。俗话说:"子要入睡,午不出门"。意思是说,子时是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而中午则不宜出门。午为阳,为火,阳火旺而阴衰,此时出门,会更易出汗,汗与精血相连,不仅损阳,还耗人的气血,会造成人体质虚弱,更易生病!

《黄帝内经》中倡导"顺四时而适寒暑",大暑正午的阳光最裂,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这个时候出门,无异于置身于火炉之中,极易受热浪侵袭,导致中暑等健康问题。正如老话所说:"大暑不中暑,酷热避正午。"这是千百年来人们顺应自然、总结出的生活智慧。

这也是提醒我们,不仅是大暑这天中午不出门,整个三伏天的正午,没事中午都不要出门,也是为了健康过夏!

2不睡:不午睡太久

大暑这天要睡子午觉,但不宜睡太久。此时烈日如火,整个大地都被热气笼罩,这种天气下,午睡太久会导致我们陷入深度睡眠,但醒来后外面天气仍然很高,而我们的身体难以适应,就会出现头晕、乏力等情况,也会造成晚上失眠。

《黄帝内经》中提到:"顺应天时,调养身心",这也是告诉我们,人的生活作息要与大自然同步。大暑时节,气温高,人体阳气外散,午睡可以帮助我们养阴,不过午睡过久会伤耗阳气,打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就像长辈常说的:"子午觉虽好,过犹不及眠。"这天我们应把午休时间控制在30分钟-50分钟内,这样既解了乏,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明日便是大暑,提醒大家适当的午休,但不要睡太长时间,这样才能精精神神过大暑!

3不坐:不久坐

大暑这天不久坐。大暑时候天气炎热,人们也会变得懒散许多,很多人就会久坐不动,但若久坐不动,身体的阳气就会压抑,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导致身体疲惫、精神不振。正如传统老话所说:"久坐伤肉,久立伤骨。"这说明无论是久坐还是久立,都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这也是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要适当的运动,尤其是大暑更要顺应天时,做一做瑜伽,打一打太极拳,跳一跳广场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