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就是腊月初一啦,这可是个重要的日子!
都说"进了腊月门,转眼就是年",可不是嘛,感觉年味一下子就浓了。腊月初一又叫"咬灾日""天官赐福日",大家会吃豆子、爆米花这些,咬得"咯吱咯吱"响,把灾祸都咬掉,盼个好彩头。
今日腊月初一,老一辈说:做3事吃3样,人旺财运旺,老传统不能忘。今天就是腊月初一了,老话说进了腊月就是年,腊月初一开好头,吉祥如意不忧愁,腊月初一这天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腊月是怎么来的?
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进入腊月初一这天,民间也有祭祀祈福的活动,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初一,也有一些地方将这一天称为孝天日;孝天即大孝感天的意思,是为了纪念二十四孝第一人,虞舜大孝感天的日子。
做3事
这一天,有三件事儿可别忘了做。头一件就是祭拜先祖。在过去,家里的长辈都特别看重这个。他们觉得,祖先就是家里的根,平日里做事说话都不能忘了祖宗的教诲。到了腊月初一,更得诚心诚意地给祖宗上香、摆供品,跟祖先念叨念叨家里这一年的事儿,感谢祖先的保佑,也祈求祖先在新的一年继续护着一家老小。这祭拜先祖的仪式,就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咱这些后人知道自己从哪儿来,也提醒着咱要把家族的精气神传承下去。
再一件就是拜年祈福和咬灾。拜年这事儿咱都熟悉,不过这时候的拜年,除了说几句"新年好""恭喜发财",还多了层祈福的意思。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对新一年的期望,祝愿家里老人身体硬朗,孩子学习进步,大人工作顺利。有些地方还有个特别的习俗,叫"咬灾",就是吃一口特定的食物,像年糕、豆子啥的。老人们常说,吃了这一口,就能把灾病都"咬"走,新的一年平平安安的。虽说这听起来有点迷信,但其实啊,这就是老百姓给自己和家人找个安心的法子,图个吉利。
最后一件事,就是别忘了跟身边的人互相祝愿"腊月安康"。这四个字,普普通通,却饱含深情。大家这一年忙忙碌碌,到了腊月,都该歇一歇,喘口气。一句"腊月安康",是对过去一年辛苦的慰藉,也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不管这一年过得咋样,有啥难处,到了这个时候,都把那些不开心的事儿放下,带着希望和祝福,走进新的一年。
吃3样:羊肉、爆米花、年糕
一、羊肉
腊月初一吃羊肉的寓意主要是为了祈求家庭安康和财运亨通。在传统文化中,羊肉寓意着"年年有余"和"羊年吉祥",因此在腊月初一这个特殊的日子,人们会选择食用羊肉,希望一家人团圆幸福,生活富裕,同时也借此祈求新的一年能够事事顺利,财源广进。吃羊肉还有温补身体的作用,能够抵御严寒,增强体力,为迎接新年做好身体准备。"喜气洋洋"的代名词,有一定的好兆头。
二、爆米花
做爆米花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极了过年放鞭炮,人们认为真是好兆头,寓意:辞旧迎新。腊月初一吃炒玉米、炒大豆等谷物,也有保平安的说法。腊月初一吃爆米花,象征着新年来临的喜悦和欢快。爆米花在瞬间绽放,寓意着新年的生活将充满欢笑和惊喜,好运连连,如同爆米花一般,快速而热烈。这一传统习俗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将迎来丰盛、充实的生活,幸福喜庆,好事不断。
三、年糕
腊月初一吃年糕,有着吉祥、团圆、生活甜美的寓意。年糕在中文中谐音"年高",寓意着希望每一年都能过得更加美好,生活越来越甜蜜。此外,年糕的形状圆润,象征着家人团团圆圆,团聚幸福。整体而言,吃年糕是为了祈求新年家庭生活如同年糕一样甜蜜,团团圆圆,幸福美满。腊月初一吃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很好,有着高升之意,年年高升的吉祥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