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买家电,国家帮你付利息!"这并不是广告,而是财政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8月12日联合印发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操作指引》里的原话。9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年贴息1%,单户终身最高可"白拿"3000元。新政究竟怎么领?哪些坑要避开?记者为你梳理了5个关键问题。
一、哪些贷款能贴息?
1. 小额日常:单笔5万元以下,不限品类。
2. 大额专项:单笔5万元及以上,仅限7大领域:家用汽车、养老托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3. 以下情形不予贴息:信用卡分期、经营贷、房贷、车贷、已享受其他中央财政贴息的贷款。
二、贴息力度有多大?
• 固定年化1%,且不超过合同利率50%。
• 同一借款人,在同一家银行终身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举个栗子:贷款10万元,年利率5%,国家贴息1%,实际你只需付4%,一年省下1000元。
三、谁来出钱?
中央财政90%+省级财政10%,直接补给银行,借款人无需垫付,也无需额外跑腿。
四、如何办理?
1. 选银行:6大国有行+12家股份行+5家消费金融公司,共23家已确认参与。
2. 签合同:在手机银行或柜面勾选"贴息贷款"授权,银行自动识别消费流水。
3. 拿贴息:银行按季结算,利息立减,客户短信实时提醒。
石家庄、宁波等多地银行系统已上线测试,最快本周即可申请。
五、3个常见误区
误区1:先还后补。
正解:贴息部分在还款时直接扣减,无需事后报销。
误区2:所有消费都能贴息。
正解:买房、买股票、还信用卡统统不行。
误区3:只能在户籍地办理。
正解:全国通办,异地贷款同样享受。
【温馨提示】
贴息额度先到先得,银行额度用完即止。想薅羊毛的朋友,建议9月1日一开闸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