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一旦特朗普政府败诉,不仅要退还已征收的大部分关税,还可能推翻特朗普与一些国家达成的初步贸易协议。
这波调整背后,特朗普政府内部的风向似乎也在发生转变。
有熟悉美国政府规划的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内部正逐步形成一种共识,对美国本土无法生产的商品,应该降低关税门槛。
按照美媒的说法,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态度转变就是最直观的体现,从当初宣称"对等关税零豁免",到如今松口"美国不产的商品可以零关税进口",前后反差之大,恰好暴露了关税政策的被动性。
美国国内行业的倒逼,也给这场政策调整添了把力。
美国消费者品牌协会就曾上书,请求豁免对咖啡、可可、热带水果等食品原料的关税,这些商品大多也被纳入贸易协议的"豁免备选清单"。
显然,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让美国企业不堪重负,从自身利益出发,他们向政府施压,倒逼其重新审视关税政策。
但特朗普团队并未完全收敛,还在寻找新的关税"抓手"。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法律依据更扎实的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近期也已经宣布对卡车及零部件征税25%、对公交车征税10%,11月1日起正式生效。
与此同时,还扩大了汽车制造商的关税减免计划,将抵免额度申请期限延长至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