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说变就变,中俄无法结盟,德外长逼退解放军?

2025-08-20 11:52  头条

很奇怪,在和特朗普久违地见了一面后,普京竟然不主动联系中国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俄罗斯和美国3对3秘密会谈的时候,真的在背地里"蛐蛐"中国?逐渐打破外交孤立状态的俄罗斯,真打算过河拆桥,"背刺"中国不成?其实事情远没有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仔细分析一下当今的中美俄三角关系就知道,普京对华的种种做法都有些考量。

在阿拉斯加会晤结束后,普京回国不仅第一时间召集了国内的一众官员开会,还接连向3国打去了电话,通报了这次与特朗普会谈的情况,这三国分别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让人意外的是,通话名单上竟然没有中国。要知道和上述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要高不少,而且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经贸往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俄罗斯国内经济的复苏,说句不那么恰当的话,在很多人看来,就算普京不通告任何国家,也不可能不通告中国,毕竟在反对霸权这件事上,中俄早就站在了统一战线。

因此普京这次反常的做法,引来外界诸多解读,甚至不由得让很多人想到了特朗普此前提到的"联俄抗中"政策。特朗普看不惯中俄关系要好这件事,已经是人尽皆知了,他甚至一度指责是拜登和奥巴马让中俄"结盟"。而特朗普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觉得拜登和奥巴马时期都对俄态度强硬,主动逼退了想要与美国建立良好关系的俄罗斯,从而让中俄走得更近了。所以等到他当总统的时候,一直强调自己和普京关系要好,试图缓解因为俄乌冲突而不断紧张的美俄关系。

这次普京愿意登上美国的领土举行会谈,也算是满足了一次特朗普的"虚荣心",给足了他面子。不过因为一次根本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的会谈,就断定中俄关系已经生变,属于是夸大解读了。首先,普京没有选择先向中国打电话通气,主要原因应该是为了避免刺激到特朗普。据悉在阿拉斯加会谈后,特朗普突然宣布暂时不对俄罗斯制裁了,同时也不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制裁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普京马上和中国通话,就很容易让某些人产生是中俄联手在"坑"美国,而这势必会引起特朗普的反感,因此为了稳住特朗普,中俄现在"避避嫌"也无可厚非。

其次,我们还是要强调一件事,中俄关系发展的原则就包括"不结盟"这一条,我们不会走美国和其西方盟友的老路。就像中国外长王毅说的那样,中俄两国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不结盟的道路,中俄之间的合作不会针对任何第三方国家,这和美国的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特朗普整天担心中俄"结盟"对抗美国,就是在杞人忧天。不过我们要清楚,不结盟不代表国家关系就不好,双方还可以是战略伙伴关系,在应对国际变局时,依旧可以并肩前行,特别是在面临美国的强权威慑时,中俄完全可以强强联手。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树立了邻国国家关系的典范,未来可期。

今年5月刚履新的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其首次亚洲之行启程之际,竟然想先给中国来一记下马威,试图为即将展开的行程铺垫声势。

8月18日,德新社、路透社等媒体披露,瓦德富尔本周即将接连访问日本与印度尼西亚。

而在出发前,这位德国外长首先表示,日、印两国是德国的关键合作伙伴,尤其在应对所谓"俄罗斯与中国引发的全球安全环境危机"时。

面对记者,瓦德富尔更是不吝"赞美"日本在乌克兰问题上对欧洲的支持,甚至直言要为"维护国际秩序稳定"加强德日合作,加大自身安全投入。

而他对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始终秉持的中立立场视而不见,反倒拿中国对俄态度说事,将之与"德日安全紧密相关"挂钩。

而这位德外长接下来的话更加偏颇,他毫无凭据地将中国大陆在台湾海峡、东海和南海的正当行动,歪曲成所谓的"进攻行为"。

甚至,他声称这会波及欧洲,对全球共存的基本原则构成了挑战。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

紧接着,他便露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强调德国将致力于构建"以法律和普适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此应对这一所谓的"挑战"。

不难看出,他不过是想借这套说辞,给中国的主权行动套上"不合规则"的帽子,为自己后续的地区布局找个冠冕堂皇的由头。

而按照他的意思,也就意味着不准中国大陆在台海、东海和南海采取正当行动。

要知道,中国的举措,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是完全合乎国际法和国际准则的正当权利,任何国家都无权指手画脚、横加干涉

近年来,中国大陆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针对"台独"分裂势力与外部势力勾连挑衅,采取了一系列合理合法的行动。这是捍卫主权的必然举措,绝不是所谓的"进攻行为"。

德国作为一个远在欧洲的国家,却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这是典型的干涉别国内政,完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多月前,王毅外长还跟瓦德富尔会过面,当时,王毅外长就明确阐述了中国的立场:

希望德方像当年中国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一样,支持中国为实现国家完全统一作出的努力。然而,瓦德富尔这么快就将中方的话抛诸脑后。

要知道,中方一直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干涉中国内政,在台湾问题、东海和南海问题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这是底线,绝不能动摇。

中国一直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反倒是某些国家动辄搞"小圈子"、搞阵营对抗,才是对现有秩序的真正破坏。

此外,瓦德富尔还老调重弹,指责中国"产能过剩",称中国正以"不公平和扭曲市场的贸易行为"挑战德国经济。

王毅外长早就有言在先:总有人想给中欧关系泼冷水,要么把具体问题无限放大,要么将经贸往来硬往安全议题上扯,还有人抱着对中国的固有偏见不放,困在自己编织的虚假信息里打转。

如今看来,王毅外长的这句话真是一语中的,那么,这位德国外长为什么突然对华大放厥词呢?

一方面,眼看首次亚洲之行要启程,尤其是要去日本这样与中国在地区议题上多有牵扯的国家,刻意拿中国说事,既能在出发前制造话题、抬高自身行程的关注度,也隐隐透着想借对华立场拉拢盟友、强化所谓"协调应对"的意味。

另一方面,在欧洲面临能源转型、经济复苏压力的当下,把中国塑造成"议题焦点",或许也是想转移视线,为自己在地区合作中争取更多话语权,毕竟在印太格局里,挑动对华议题往往能快速凝聚某些势力的"共识"。

再者,德国在印太地区有扩张影响力的野心,德国也想在这一地区分一杯羹。

不过,当今时代早已不是西方霸权主义肆意横行的时代,德国想靠抹黑中国来博眼球,恐怕得掂量一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