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93阅兵刺激到了韩国怒砸205亿,豪赌能否逆袭?

2025-09-06 13:48  头条

韩国代表回国复命之后,李在明一锤定音,韩国也要重点发展无人机,怒砸205亿推进一个大项目。

据联合早报报道,在陆军第 36 师 "小型无人机、反无人机试点部队" 成立仪式上,韩国国防部长官安圭伯直接把他们的野心正式摆上台面。

他宣布,韩国将推进"50万无人机战士培养项目",加大官兵无人机培训力度。

这个项目的核心,是大量引进实现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无人机教练机,让全体官兵都积累无人机飞行操作经验,并且轻松考取无人机执照。

为此,韩国国防部还特意编了205亿韩元的预算,细算下来,有190亿都要花在1.1万多架小型训练无人机的采购上,剩下的14亿则是专门用来培养无人机教练。

有意思的是,这个规模不小的计划,是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刚从国际安全会议回来复命之后宣布的,李在明如此着急的拍板,难道被中国阅兵的场面给刺激到了?

韩国这一次国防调整,到底有什么目的,又能否成功呢?

要说韩国推这个计划,第一反应肯定是 "安全压力逼的",但往深了挖才发现,内部的兵源危机才是真正的 "病根"。

韩国统计厅去年公布的数据很扎心,韩国总和生育率才0.7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排倒数,适龄参军的人每年还在以5%的速度减少。

以前靠传统征兵维持军队规模,现在明显撑不住了,韩国国防部今年的国防白皮书里都明写着,要走 "技术替代人力" 的路子,这算是把家底都亮出来了。

无人机这东西确实合适,操作灵活不说,还不用让士兵直接上战场冒险,养起来也比传统部队省钱,自然成了填兵源缺口的首选。

可光解决人数问题还不够,韩国无人机技术一直有块 "心病",那就是现役的主力 "苍鹭" 无人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才60%,关键的芯片和导航系统都得从国外买。

这在国防上就是个随时可能被掐脖子的隐患。

而这次205亿的预算里,他们特意拨190亿买国产教练机,大概率也是想借着大规模采购,倒逼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把这块短板补上。

如果说内部问题是推着韩国往前走的 "推力",那东北亚周边的安全动静,就是拉着它加速的 "拉力"。

朝中社8月披露,朝鲜已经组建了 "无人机侦察旅",手里还有能挂小型炸弹的 "柳叶刀" 仿制品,时不时就到朝韩军事分界线附近转悠侦察。

这对韩国来说,压力太直接了。

别忘了2022年朝鲜无人机越境那件事,当时韩国军方连拦截都没成功,现在半岛局势越来越紧张,韩国必然要对无人机的攻防能力格外上心,避免又出现类似的情况。

其实不止朝鲜,日本今年的《防卫白皮书》明确透露,他们要在3年内部署3000架军用无人机,重点盯着西南诸岛的监控。

周边国家都在无人机领域动真格的,韩国要是不赶紧跟上,在地区安全格局里很可能就落了下风,这可不是李在明政府想看到的。

而且韩国2023年就成立了无人机作战司令部,指挥架构搭好了,只是缺足够的专业人员撑场面。

这次搞50万无人机队伍,其实也是给这个指挥架构配 "人手",想凑齐 "侦察-训练-作战" 的完整闭环。

可这个闭环真能顺顺利利转起来吗?

现在朝韩军事分界线上,每公里才摆 1 架巡逻无人机,应急响应得等 15 分钟,计划里说要做到每公里3架、响应时间缩到3分钟,这中间要跨的坎,想想都觉得不少。

不过最让人捏把汗的,还是技术落地时那些实打实的难题。

韩国陆军第 36 师作为试点,搞了个 "三级训练模式":

基础层让官兵用 5 公斤以下的小型无人机飞够 100 小时,考下执照;

进阶层跟韩国航空大学合作,开 "无人机战术指挥班";

精英层还会挑优秀的去以色列进修。这套体系听起来挺周全,但真操作起来,问题就露出来了。

比如韩国自己造的 "鸢" 式教练机,续航才2小时,跟美军同类型的 "RQ-21" 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人家能飞 13 小时,这 2 小时根本满足不了长时间训练的需求。

虽然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说明年要把续航提到 5 小时,但短期内训练效果肯定受影响,总不能让官兵刚起飞就得想着返航吧?

更关键的是,无人机不是单打独斗的,得跟有人机、卫星导航系统配合。

但今年 8 月,韩国空军试着重型无人机和 F-35A 战机协同训练,结果因为数据链路不兼容,直接失败了。

这个技术障碍要是不尽快解决,就算凑够 50 万专业人员,也没法形成真正的战斗力,到时候可能就是 "人多却用不上" 的尴尬局面。

而且要注意的是,韩国这个决策,不光关乎自己的国防和技术发展,更可能打乱东北亚的安全平衡。

今年以来,朝韩无人机在 "北方界线" 附近每天都要对峙 20 次左右,现在韩国再搞 50 万无人机队伍,很有可能会让这种对峙升级成更直接的摩擦。

这么捋下来,韩国搞 50 万无人机专业队伍,更像是一场 "押注",赌他们能用技术解决兵源和安全问题,赌他们能在地区军备竞争里占上风。

但这场赌局的风险也很明显:技术瓶颈要是破不了,205 亿韩元可能就打了水漂;地区军备竞赛要是接着升级,韩国想要的安全环境,反而可能离得更远。

怎么在提升自己能力和维护地区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不光是李在明政府要头疼的事,也是整个东北亚都得琢磨的问题,毕竟这事儿牵扯到的,可不只是韩国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