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霜降早10天,老话“明年荒”,为啥?

2025-10-19 09:00  头条

"九月霜,来年荒。"

甚至还有人说,今年的霜降是不一般的,会对明年的大米价格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所以此时的霜降是不是真的不一般呢?

霜降对民间生产生活的影响

每年10月上旬都会有"霜降"这个节气,霜降的来临也代表着气温又要下降了,就连白天的气温也会比较的低,而在夜晚的时候更是寒冷,甚至还会下霜。

因为气温突然变得这么冷,对民间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农业方面,很多的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半月相当的巧妙,当我们到了现在的九月份。

农作物也正是收获的最佳季节,然而此时突然下起了霜,对农作物的收获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实九月的霜降对明年的农业生产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在我国农耕社会的时期,只有农作物在很低的温度下才会结成谷实,然而谷实的产量又与霜的时间多少有直接的关系。

就拿水稻来说,在收获水稻的时候可以将水田中的水全部放掉,然后将水稻晒干,但是如果是在晒干的时候一旦下起了雨,水稻便不能够及时的晒干,不仅如此,还会使水稻发霉。

因为农历的九月份就是虾蟹开始进入产卵期的时候,而正是在这个时候,虾蟹身上的寄生虫和病菌数量最多,甚至还会吃掉过冬的农作物。

我们现在享受着从全国各地进来的美味的虾蟹,可当时的农民却要被虾蟹折磨的不行,所以在那个时候,人们都希望霜降赶紧的到来,比如有一句古话:"九月霜,去螃蟹。"

正是因为有这方面的需要,所以有的地方还会提前几天做好准备,然而这个时候还没有到九月份,所以"九月霜,去螃蟹。"是句俗语,没有逻辑上的关系。

其实在农历的九月份下霜的日子,才会真正的定格气温,人们可以根据霜降前后结霜的频率来判断明年的收成。

所以"九月霜,来年荒。"并不是直接因为九月下霜能不下好,但是也不能因为"九月霜,来年荒。"这句话是错的就不去关注霜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此时当前正值二十四节气霜降的时节,就要随时关注霜降对农作物的影响,即使能够做好准备,也能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

为什么霜降我们却希望气温暖点?

其实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应该说农历的八月份就应该关注起农作物了,而在此时农作物也该收割了,但是他的地上的秸秆是不需要的,所以不在这一时期注意的话,霜降一到就会被冰封住了。

但是在我国的南方,能够生长水稻,而水稻在晒干的时候是不怕霜降的,因为水稻长在水中,叶子下面有着一层水,能够阻挡霜的侵袭。

所以在南方收获水稻的时候比北方的要晚,但是收获水稻的时候也是霜降的时候,所以为了防止霜降影响谷物的收获,南方的人就会把谷物放在地窖中储存起来。

再说回到九月这个时候,北方的人是比较盼望霜降的,而南方的人则盼望霜降迟一些,但是将冰封住农作物的情况先不考虑,为什么北方的人盼望下霜,而南方的人却不盼望下霜呢?

其实原因就是由于北方的气温要比南方的气温低,因为寒冷的气温会杀死虫害,而冬天也是最适合休养生息的时候。

所以北方的气温低能够杀死虫害,而且还能够使土壤中的一些作物病菌和田间的杂草杂麦死亡,这对明年的作物长势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但是南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南方原来的气候就是比较暖和的,所以霜降也会因地制宜的盼望,但是最后还是要让"霜降"这个节气实实在在的降临。

这就是北方人盼望下霜的原因,而南方人却希望气温暖一点的原因,此时南方人为了防止霜降对农作物的影响,也要及时的收获。

但是一旦地面下起了霜,他们就舍不得收割了,这对于明年的收成是非常不好的,所以水稻一收割,南方的地一变就不好看了,经过一整年的种植,地里的东西也不少了。

所以才会有"秋瑾"这句俗语,此时的土地就像一个妇女一样,思虑万千,一走在田野上就会被覆盖,此时的田地没有人能够再做什么事,只能等来年的春天了。

霜降是怎么来的

其实在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并不是指下了雪后,气温降低到0度才会下雪,在我国只有黑龙江才是霜降的时候下雪,而平均来说也是不会下雪。

而南方的人也没有经历过雪,对于夏天的时候都是很憧憬的,所以对于霜降更加的憧憬了起来,所以九月份的霜降其实并不是就是指下雪,而是代表着气候和气温的变化。

所谓的"霜降"就是指气候渐渐的转凉,霜是在气温降到0度以下的时候才会出现的,这就是"霜降"的由来。

在我国的气候上还是有很大的变化的,霜降会持续大概一周左右,从9月的2号生效,一直到九月的9号结束。

而在九月的10号左右10号的上旬,农历的十月份就会开始了,那么在十月份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呢?

其实十月份并不算一个"大饿月"。

霜降的时候就有着隐含的风险,因为这个时候有人会说后面几天还会有"老来花,天不隆兔。"

这里的"天不隆兔"就是指气温还不够寒冷,所以十月份比较安全了,但是农历的九月份就是霜降的时候,所以九月份要多加注意气温的变化。

结语

在我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尽可能的去接触这些古代的智慧,去了解这些智慧的来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生活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对古代的一些节气可能不太关注,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现代科技装备好了,就不用了解古人智慧的地方。

在生活中,古人的智慧在很多的地方都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要能在古人的智慧上加上现代科技的装备,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