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签署命令,美国对加关税税率从25%升至35%

2025-08-01 20:12  头条

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美媒报道,在美国设定的"对等关税"谈判期限即将到期之际,美国政府于当地时间7月31日出台"新政",确定了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对等关税"的新税率,具体税率从10%至41%不等。新关税政策将于7天内生效。相关专家8月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新关税政策的税率逐渐清晰、目标更为明确,这可能会加剧全球供应链的分割,但关税新政能否在中长期持续,还要取决于美国经济的承受能力、国际反制力度以及政治博弈的结果。但全球贸易体系或将加快向区域化演进。

新税率反映与美方谈判情况

根据美方出台的行政令,叙利亚被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最高,高达41%,"紧随其后"的则是缅甸和老挝,两国被征收的"对等关税"高达40%;巴西、英国的关税税率最低,定为10%。美国的传统盟友国家日本、韩国,以及大多数国家及地区的关税税率定为15%。另外,针对欧盟国家,"新政"规定:若商品现行关税低于15%,将补足至15%;高于15%的则不再追加。行政令同时规定,若发现通过第三国转运以规避关税的行为,将加征40%的"额外罚款",并列入"规避名单",每半年公开一次。新关税政策将于7天内生效。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官员对美联社表示,此次延期反映出政府需要更多时间来协调关税税率。

近来,美国与少数贸易伙伴达成了初步贸易协议,包括英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韩国和欧盟。美媒称虽然协议的具体条款尚未公开,但这些国家大多承诺大量购买美国能源与飞机、对美投资建厂。

"美国最新的关税政策的核心特点首先体现在该政策以'双边谈判结果'和'贸易失衡程度'为衡量标准,对各国实施了具有显著差异的税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姜跃春8月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其中,最高税率主要针对那些未与美国达成协议且被美方认定为"存在安全问题或贸易逆差问题的国家"。新的税率政策具有"谈判结果主导"的动态调整性,税率的差异能够直接反映各国与美国谈判的进展情况。

他进一步表示,新关税政策的战略意图在于试图迫使各国接受美国主导的贸易规则。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国别税率差异极大、对特殊经济体单独处理以及动态调整依赖谈判进展等方面。从短期来看,此次关税新政可能会加剧全球供应链的分割。从长远而言,新政还面临着法律挑战以及盟友反制的风险,例如欧盟就曾表示,若谈判破裂,将于8月7日启动反制措施。

"此次的政策存在法律争议性。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已经质疑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实施关税的合法性,认为贸易逆差不构成'国家紧急状态',案件可能上诉至最高法院。"姜跃春称。

而据美媒报道,7月31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听取了司法部与一批小企业以及州代表的辩论。这些原告方正在对大部分关税措施的合法性发起挑战,最终裁决可能还需数周时间。

美方为何视加拿大为"出头鸟"

在公布上述行政令的同时,白宫还宣布,对加拿大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将从25%上调至35%。白宫方面当地时间7月31日表示,美国提高对加拿大的关税,是因为该国未能对"芬太尼和非法毒品越过北部边境流入美国造成的公共卫生危机"采取行动。加拿大政府曾表示,该国不是芬太尼流入美国的主要来源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加拿大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丹8月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宣布对加拿大征收35%关税的举措,反映了近期美加贸易关系的紧张态势,也说明美加贸易谈判的结果并不理想,双方的诉求和筹码相当不对称。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去年加拿大从美国进口价值近3500亿美元的商品,向美国出口价值超过4100亿美元的商品。加拿大同时还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和铝供应国,特朗普政府已对加拿大的钢铝产品征收50%的关税。

"美方把加拿大当做'出头鸟'对待也是为了向其他国家显示它'一视同仁'的决心,因为加拿大是美国地缘上最亲近的盟友,也是贸易联系最密切的盟友。"刘丹认为,近期加拿大对待巴勒斯坦的态度则是一个重要原因。加拿大总理卡尼近期表示,如果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致力于改革,并在明年的大选中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排除在外,加拿大就将在今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但这一外交政策动向直接触怒了特朗普,这也算是一个导火索。

当地时间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称"加拿大刚刚宣布要支持巴勒斯坦国。这将让我们很难与他们达成贸易协议。"

但《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则称,美对加的新关税8月1日就生效,新关税政策仅适用于未被《美墨加贸易协定》豁免的商品,这实际上使得85%的加拿大商品得以免关税。

能否长期持续还要看美国经济承受力

美国在"对等关税"正式实施前推出新政,引发了业内对于其连锁反应的热议。亚洲新闻台8月1日的一篇报道援引新加坡盛宝银行的首席投资策略师查鲁·查纳纳的观点称,美国新关税公告形式上虽然清晰,但实际效果尚不明晰。各个国家和地区税率数字背后的逻辑并不透明,"这其中没有真正的赢家。美国政府可以宣称政治上胜利,但经济上的影响将体现在价格上涨、供应链中断和经济增长放缓上。"查鲁·查纳纳称。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8月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这一次新政策总体上是特朗普政府4月初全球对等关税的延续,是美国优先理念的进一步落地,其对全球贸易的负面影响变得更为显著,冲击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撕裂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减少全球贸易额,严重影响全球产供链稳定。但同时,也会推动全球其他经济体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美国之外的贸易自由进程可能会加速。

在姜跃春看来,美国新关税政策的短期冲击将主要体现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供应链动荡上。他进一步分析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25年全球GDP增速被下调至2.8%,其中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致使全球增速减缓了0.9个百分点。经合组织(OECD)的研究则表明,倘若美"对等关税"全面实施且持续一年以上,2025至2026年全球GDP将分别下降0.5至1个百分点。而世界银行的测算结果则显示,全面实施"对等关税"可能会导致全球贸易量下降1.5%至8.5%。一旦其他国家进行报复,贸易萎缩幅度还将进一步扩大。新兴市场,如东南亚、拉美等地,由于出口依赖度较高,所承受的冲击将更为严重。

而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姜跃春认为,一方面,全球产业链可能朝着区域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多边体系将更加趋于边缘化。特朗普的"关税+投资+标准"组合拳(如美日协议)将促使北美、欧盟、亚洲内部贸易比重上升,全球供应链加速"去全球化"。

"多边贸易体系也有进一步崩溃的风险。目前,WTO争端解决机制因美国的阻挠已陷入瘫痪,美方的单边关税举措还将进一步削弱WTO的权威,迫使各国转向如RCEP、CPTPP这样的区域协定或双边谈判。"姜跃春表示,美国企图凭借"关税施压+标准输出"来主导新规则,然而,欧盟等一些地区组织或是国家则可通过例如本币结算、技术自主这样的反制手段构建平行体系。总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短期内会对全球贸易造成剧烈冲击,但其能否在中长期持续,关键取决于美国经济的承受能力、国际反制力度以及政治博弈的结果。全球贸易体系或将加快向区域化、碎片化方向演进,发展中国家和消费者将不得不承担更高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