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表态:绝不让台湾成为“麻烦制造者”

2025-10-21 13:50  头条

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后的第一声承诺引发两岸瞩目:"绝不让台湾成为'麻烦制造者'",这既是对岛内"台独"势力的警示,也是对两岸关系做出的重要表态。

"绝不让台湾成为'麻烦制造者'"--这是郑丽文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后掷地有声的承诺。

在她领导下的国民党将何去何从,不仅关乎岛内政治格局,更牵动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

在当选后的首次公开表态中,郑丽文明确提出三大原则:绝不让台湾成为"麻烦制造者"、绝不让台湾沦为地缘政治牺牲品、国民党要做和平缔造者。这一表态与她此前指"'台独'是骗局"的立场一脉相承。


01 政治蜕变:从"台独基本教义派"到"两岸和平倡导者"

郑丽文的政治历程堪称台湾政坛的一个特殊缩影。她并非始终如一的蓝营政治家,而是经历了从绿到蓝的意识形态转变。

大学时期,郑丽文积极投入"野百合学运",凭借高挑的身材与亮丽的外貌脱颖而出。由于对当时国民党执政的不满,她加入民进党,1996年代表民进党当选"国大代表",并担任党团副总召集人。

然而,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郑丽文逐渐发现自己与民进党存在理念分歧,开始公开批评民进党。2002年,她被民进党以违反党纪处分,但坚持自己是主动退党,理由是"民进党偏离原先政治路线,不符合本人最初理想"。

谈及这段经历,郑丽文坦言,自己曾经是"'台独'基本教义派",后来幡然醒悟,认识到"'台独'是骗局一场、笑话一则"。这种政治路线的根本转变,为她如今的两岸立场奠定了思想基础。

02 两岸论述:"九二共识"成为"通关密语"

郑丽文在两岸关系上的立场清晰而坚定。她明确表示,国民党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重新大力推动两岸交流对话,开创两岸和平的百年基业。

在参加王浅秋的节目时,郑丽文更是直接道出了两岸的"通关密语"--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她特别提到,在"中华民族"的党章里也有明确写道这一原则。

郑丽文强调,"民意是最重要的依归",政党最重要的工作是凝聚跟推动最大的民意来支持自己的理念跟核心价值。她表示,国民党最重要的是要凝聚台湾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共识,推动两岸和平跟和解。

对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角色,郑丽文直言不讳地指出,"台变美提款机,该调整战略重视两岸"。她强调,美国不能把台湾当成提款机,台湾应该重新就新的世界局势来调整大战略。

03 政治挑战:党内"螃蟹文化"与整合难题

郑丽文接掌国民党之际,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权杖尚未握热,党内质疑声浪已如寒潮涌至,有蓝委扬言另立党中央,潜在县市长参选人呛声退选。

评论认为,郑丽文的崛起,承载着基层对国民党近年"亲美远陆"路线的强烈反弹。其鲜明主张恢复"九二共识"精神、推动两岸对话,试图重塑蓝营形象。

然而此举却触动党内部分势力的敏感神经,他们担忧"亲中"标签将重蹈被绿营"抹红"的覆辙。

韩国瑜曾精准以"螃蟹党"比喻国民党:笼中螃蟹互相牵制,终致全体覆没。这种深植基因的内斗文化,恰是郑丽文眼前最险峻的挑战。

她上任后虽迅速成立 "党内团结小组",邀请各派系代表参与协商,但收效甚微。有参与协商的蓝营人士坦言,"大家表面上一团和气,私下里仍在为权力分配勾心斗角,根本没心思讨论两岸政策"。

04 外部阻力:"台独" 挑衅与美国施压的双重夹击

除了党内的整合难题,郑丽文还面临着外部势力的严峻挑战。民进党作为台湾地区的在野党,为了维护自身政治利益,对郑丽文的两岸主张展开了猛烈攻击。

民进党发言人多次在公开场合抹黑郑丽文的 "九二共识" 立场,将其污蔑为 "卖台行为",甚至编造 "郑丽文接受大陆资金" 的虚假信息,试图通过舆论抹黑动摇其政治根基。

更值得警惕的是,民进党还联合岛内 "台独" 激进团体,在台湾多地组织抗议活动。在高雄、台中等城市,抗议人群举着 "反对九二共识""拒绝两岸统一" 的标语,围堵国民党党部,甚至对郑丽文的公开行程进行干扰。

此前郑丽文赴台南参加基层座谈会时,就遭到 "台独" 分子的现场滋扰,导致活动被迫暂停,足见 "台独" 势力对其两岸路线的敌视程度。

而来自美国的施压,则让郑丽文的两岸政策推行雪上加霜。长期以来,美国将台湾视为在印太地区遏制中国发展的 "棋子",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插手台湾问题,当郑丽文明确提出 "重视两岸关系""反对台湾成为美国提款机" 的主张后,美国便迅速调整对台策略,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维度向其施加压力。

在政治层面,美国政客频繁发表涉台不当言论,公开质疑郑丽文的两岸立场。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在国会听证会上直言,"国民党若坚持以'九二共识'推动两岸交流,可能影响美台'合作关系'"。

此外,美国还取消了原计划由国民党籍 "立委" 组团访美的行程,以此向郑丽文传递不满信号,试图迫使她调整两岸政策方向。

军事施压方面,美国进一步加大在台海地区的军事活动力度。在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后的一个月内,美国先后派出 3 艘军舰穿越台湾海峡,并且联合日本在台海周边举行军事演习,刻意制造台海紧张局势。

同时,美国军火商还频繁赴台活动,游说台湾当局购买更多先进武器装备,甚至提出 "台军应增加防务预算至 GDP 的 3%" 的要求,试图将台湾绑上 "以武拒统" 的战车,以此牵制郑丽文推动两岸和平交流的努力。

经济领域的施压同样不容忽视。美国以 "供应链安全" 为由,要求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企业不得扩大与大陆的合作,甚至逼迫台积电等企业将核心产能转移至美国。

对于国民党提出的 "恢复两岸农产品贸易正常化""推动两岸产业链深度融合" 等主张,美国明确表示反对,威胁将对与大陆有密切经贸往来的台湾企业实施制裁。

这种经济施压不仅直接影响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也给郑丽文凝聚岛内民意、推动两岸经贸合作带来巨大阻力。


面对 "台独" 势力的挑衅和美国的双重施压,郑丽文并未选择退缩。她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台湾的未来绝不能由外部势力决定,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台湾民众的共同愿望"。

为应对外部压力,国民党一方面加强与岛内工商团体、基层民众的沟通,向大家阐明 "两岸和平交流对台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重要性",争取更多民意支持;

另一方面,通过两岸民间交流渠道,向大陆传递国民党坚持 "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坚定立场,为后续两岸对话协商奠定基础。

不过,要彻底打破外部势力的阻挠,推动两岸关系重回正轨,郑丽文和国民党还需要克服更多困难,付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