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天价白菜骗局

2025-11-28 14:00  头条

央视曝光天价白菜猫腻:9毛一斤的白菜被电商炒到155元,地理标志成收割韭菜的幌子。

在农贸市场只卖9毛一斤的大白菜,到了电商平台却摇身一变成了"地理标志产品",被卖到155元一棵的"天价"。近期,央视焦点访谈的一则调查报道,揭开了这桩"天价白菜"背后的消费陷阱。

一棵白菜的"身价暴涨"迷局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胶州大白菜",发现多家店铺打着"地理标志产品""正宗特产"的旗号,将其标价上百元,最高甚至达到155元一棵。而当记者将网购的"天价白菜"拿到农贸市场对比时,多位商家直言:"这不跟我家9毛一斤的普通白菜一模一样吗?"

为了验证真相,记者在不同电商平台的6家店铺购买了6棵所谓的"胶州大白菜",并请胶州市大白菜协会的专家鉴定。结果显示,这些白菜全部是"套牌假货",既没有地理标志产品应有的品质,也无法追溯源头。

胶州市大白菜协会会长张居波介绍,正宗的胶州大白菜每棵都有可追溯的"身份标识",且即便如此,其市场价也远没有电商平台标注的那么夸张,"一箱两棵的正宗胶州大白菜,超市里也就卖98元左右"。

地理标志成了"收割镰刀"

"地理标志"本是为了保护特色产品的品质与声誉,让消费者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地方特产。但在这起"天价白菜"事件中,它却成了电商商家收割消费者的"镰刀"。

这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产品""特产"的信任,将普通白菜包装成高价特产,赚取暴利。更讽刺的是,即便消费者想为"正宗品质"买单,也可能在电商平台上买到假货,因为这些商家连最基本的产品真实性都无法保证。

消费者如何避坑?

对于消费者而言,面对此类打着"地理标志""特产"旗号的高价商品,需保持理性:

- 价比三家:地理标志产品确实可能比普通产品价格高一些,但不会偏离市场行情太多。像白菜这类日常蔬菜,上百元一棵明显不符合常理。

- 查看标识:正宗的地理标志产品通常有专用的标识,且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溯源信息。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特色产品时,尽量选择品牌官方店铺或有良好口碑的正规平台,避免在不知名的小店铺盲目下单。

这起"天价白菜"事件,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更是对地理标志产品公信力的破坏。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这种借地理标志之名行欺诈之实的行为,让消费者不再为"套路"买单,也让真正的地理标志产品能在市场上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