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美关系,尽管在选择有效对话人选方面存在挑战,但坎贝尔强调了两国之间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以及高层外交的重要性。同时,他主张在美国建立一种"政治共识"--认可开放、积极的经济外交,并告诫不要采取保护主义。
《南华早报》称,坎贝尔此次对中国香港的访问,是他自今年1月离开美国国务院以来的首次海外访问行程。今年2月,他重新加入了与他人共同创立的亚洲集团(Asia Group),在这家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战略咨询公司担任董事长。
报道提到,除了此番最新发言,坎贝尔近期也在美国媒体上发表分析文章,其中强调了美国要重视盟友,并告诫不要低估中国的实力。
当地时间4月10日,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网站刊登了坎贝尔和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中国战略倡议"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署名的文章,他们警告美国政府不要"低估中国",同时呼吁美国拉拢盟友,构建"新的联盟"来对抗中国的挑战。
文章称,当前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已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从认为中国会超越美国的悲观情绪中转向了过度自信,觉得中国不可能超越"上升中的美国"。而这极有可能"危险地低估"了一个世纪以来唯一GDP超过美国70%的竞争对手的实力。
"在关键指标上,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文章指出,在经济方面,中国拥有美国两倍的制造能力;在技术上,中国在从电动汽车到第四代核反应堆等多个领域都占据主导地位;在军事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军,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00倍,导弹库存也大幅增加,还拥有最先进的高超音速武器。
文章指出,尽管中国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但这并不足以演变成战略劣势。而且,过于强调中国的弱点有可能低估中国的规模和能力。在与竞争最相关的指标上,中国的实力远超美国过去的任何竞争对手。
文章提到,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衰落论是一种风险,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这种警告虽说不无道理,但真正的危险不是衰落论,而是自满心态。后者会导致美国缺乏战略意图,无法推动集体行动来应对中国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