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颠覆日本外交?高市早苗要连续会晤中美,她的大考才刚刚开始

2025-10-31 09:27  头条

日本在这两天比较忙,忙着接待特朗普,也忙着跟中国修复关系,于是一天之内发生了这样两件事。

第一件事,特朗普访问日本。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元赤坂迎宾馆给足特朗普面子,全程陪着看皇室文物,递上一根前首相安倍晋三的高尔夫球杆,还当众说"要推动提名特朗普评诺贝尔和平奖"。

第二件事,中日外长通话。

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接到了中国外长王毅的贺电。

王毅明明白白提了两个"第一":希望日本新内阁迈好对华交往"第一步",扣好"第一粒纽扣"。

他还特意强调,历史、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的根基,动不得。

这两件事凑在同一天,真的是巧合吗?

先看高市对特朗普的"热情",表面热热闹闹,细究起来全是问题。

比如那根高尔夫球杆,看似是对特朗普投其所好,但看了日本内阁官房的说明才知道,球杆是安倍昭惠从家里翻出来的,还附了手写卡"愿延续日美特殊情谊"。

这种借前任旧物搭线的操作,与其说是高市的外交巧思,不如说暴露了她的尴尬。

上任才几天,自己手上没什么对美外交的筹码,只能拿安倍的"遗产"撑场面,这算哪门子新内阁的底气?

再看美日签的那些协议,听着厉害,实则是花架子。

稀土供应链协议喊着"要摆脱对华依赖",可全球稀土加工份额中国占了85%,日本南鸟岛的海底矿,开采成本是中国的3倍,提炼技术还得靠引进。

这份协议真能如他们说的那样,帮日本断了对中国的依赖?答案显而易见。

还有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的承诺,初看数字吓人,可去年全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才3200亿美元。

5500亿,差不多要把未来5年的投资额度全提前用了,国内中小企业本来就面临倒闭压力,这笔钱投出去,国内产业谁来补?

日本中小企业协会已经公开反对,说这是拿国内民生换美国好感,这话真没说错。

此外,美日刻意炫耀的"军事同盟"也没逃过国内的反弹。

特朗普和高市去横须贺基地看"华盛顿"号航母的时候,基地周边居民举着牌子抗议,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航母滚出东京湾"几个大字。

当地民众表示,这种"安全"他们并不想要。

这么看,高市早苗的"热情款待",更像一场"表演",既要让美方满意,又要应付国内的质疑,两头为难的样子藏都藏不住。

而中方在关键时刻拨出去的贺电,提到的两个"第一",看似是常规提醒,其实是给日本新内阁划的"底线"。

王毅在电话里说"中方对日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这不是空话。

今年1月至9月,中日汽车零部件贸易同比涨了9%,中国还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

这些数据摆着,中日经贸本就有稳固的底子,中方提醒日本"迈好第一步",其实是在提醒高市,别为了抱美国的"大腿",把这么实在的合作给搅黄了。

"扣好第一粒纽扣"这句话就更值得琢磨了。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从9月份开始,我们就在陆续举办纪念仪式、历史文物展等活动,目的是铭记历史,防止悲剧重演。

所以王毅在这个时间点提这句话,潜台词很清楚,那就是告诉日本,他们的军事动向,亚洲邻国一直盯着。

新内阁要是在历史认知上含糊,或者跟着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做文章,那中日关系的"第一粒纽扣"就扣错了,后面再想调,只会更难。

有意思的是茂木敏充的回应。

他只说"日方无意同中方脱钩",对历史反省、台海问题却只字不提。

这种避重就轻的态度,说白了就是想两边讨好,既想靠美日同盟拿安全筹码,又舍不得放弃对华经贸利益。

可问题是,历史和台海问题是中日关系的硬红线,不是能模糊过去的"选择题"。

之前中日签署的"战略互惠共识"里写得明明白白,要"恪守政治基础",日本新内阁要是一开始就绕开这个基础,所谓的"不脱钩",不就是空口号吗?

现在把这两场外交互动放一起看,亚太战略的门道就清楚了。

美日想靠高调表态显"紧密",却藏不住内部的利益分歧和民意反弹。

中方用两个"第一"给中日关系划了道"安全线",既守住了底线,又没关上合作的门。

对高市内阁来说,真正的考验不是怎么让特朗普开心,而是要想清楚,日本的安全,是不是只能靠对美国让步换取?日本的经济,能不能承受住跟最大贸易伙伴闹僵的代价?

外交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表演,最终要落到老百姓的日子上。

迈好对华交往的"第一步",扣好那粒关键的"纽扣",不只是中方的期待,更是日本保住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高市早苗要是连这点都想不清楚,恐怕第一步就走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