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长江流域梅雨季开始时间表出来了。民间老说法说芒种后第一个丙日是入梅日,气象台说具体得看天气变化。今年按老黄历算,6月6号入梅,7月13号出梅,算下来有38天。这段时间雨水多,大家出门带伞是需要的。
去年这时候小区门口总被淹,这次物业提前修了排水沟。有个邻居说老祖宗流传的农谚挺准,比如"六月初一下雨,雨能下到中秋"。不过现在天气太难预测,有时候老说法和天气预报都说不到一块去。
社区群里这两天吵得厉害。有老头拿着老历书说"早梅雨天冷飕飕",让大家别急着收厚衣服。年轻人反驳说温度计显示夏天快来了。气象局工作人员在群里回复要相信科技手段,同时建议参考传统经验做准备。
我路过菜市场时看见卖伞的摊位货架全满。有个老大爷边选伞边念叨:"要是真像去年那样下两个月雨,粮食该烂了。"边上买菜的大妈说现在科技先进了,官方防洪措施做得扎实,不用太担心。
气象台的监测图表显示,高压系统最近在北移,可能影响梅雨走向。但具体会不会出现两次梅雨,得看后期天气发展。上周刚装空调的王姐担心地说:"要是雨水不断,空调外机怕是要受潮。"
社区活动室贴了张通知,说本周六教居民用手机查实时降雨量。有个大妈抱怨说手机不会用,还是习惯听老辈人说的谚语。工作人员安慰她说两种方法都试试,有备无患。
店铺货架上的除湿剂最近卖得特别快。店员说往年这时候都没这么抢手,可能大家听说今年梅雨期长。买了几包的李叔感慨:"现在日子好过多了,以前全靠老经验,现在还能用这些小玩意儿。"
气象台早上发了暴雨预警,提醒市民注意防范。外卖小哥的电动车鞍座上放着个塑料袋,说是防雨用。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旁边,施工队正在加固路边的下水道井盖。
今天新闻说北部地区开始下雨了,可能往南推进。社区志愿者挨家挨户发宣传页,上面写了各种防雨措施。有个老人看完宣传页笑着说:"这些方法我年轻时候就用过,现在又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