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不到中方上亿过路费,蒙古国知道着急了

2025-02-20 09:47  头条

在中俄有了别的选择之后,蒙古国果然后悔了,开始喊话中俄,希望能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重新展开会谈。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俄之间的经济与能源合作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在这3年时间里,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其中以"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最为重要。

一旦建成,该管道预计每年可向中国输送超过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堪称两国能源合作的里程碑式工程。

但因为种种因素,该项目至今仍未正式开工建造,中俄也因此有了新的选择。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加卢津日前表示,经哈萨克斯坦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已正式启动,该管道预计每年可以输送450亿立方米天然气。

加卢津强调,这将在世界能源市场为俄罗斯开创新天地。

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长萨特卡里耶夫也承诺,哈国将全力支持该项目。

这条经哈萨克斯坦通往中国的新管道早在去年就已开始规划,去年11月,普京曾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与托卡耶夫会面。

双方探讨了经哈国领土向第三国输送俄罗斯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可行性。

哈萨克斯坦显然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一旦管道建成,哈萨克斯坦一来可以获取高额的能源过境费,二来也可从中获得能源补充。

此次建造的新管道每年输气指标为450亿立方米,而哈萨克斯坦可以从中获取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条哈萨克斯坦天然气管道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蒙古国的态度也开始发生转变。

刚刚结束访华行程的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表示,蒙古国有兴趣与中俄两国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问题开展三方会谈。

要知道,该管道项目一直没能继续开展,主要是因为价格谈判陷入僵局。

普京曾在去年年底前往蒙古国访问,谈了这件事,但蒙方依然没有给出积极回应。

在这一背景下,中俄双方其实已经失去了耐心,决定将目光转向哈萨克斯坦。

在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踢出局之后,蒙古国明显有些后悔了。

在访华期间,奥云额尔和中方达成了关于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建设、煤炭贸易和塔温陶勒盖煤矿产能提升的协议。

回国之后,他又再次强调,蒙古国计划今年对中国的煤炭出口增加近五分之一,并寻求扩大与中国的能源合作。

这番示好,目的很明确了。

但蒙古国的确要反思一下他们近些年的表现,一方面,蒙古国越来越重视"第三邻国"外交政策,与美国以及北约勾肩搭背的频率越来越高,这已经引起了中俄两国的警觉。

另一方面,中俄想要达成天然气合作项目,是有很多选项的,真正有求于人的一方,不是中俄,蒙古国必须搞清楚自己的定位。

除了即将落地的经由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项目,还有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去年年底,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就已经正式完工。

所以现在已经不是蒙古国跟咱们讨价还价的时候了。

至于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能否继续推进,这还得看蒙方的诚意到底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