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是怎么传播的?中疾控提醒:接触10秒即可感染(3)

2025-08-05 10:51  健康河南

血吸虫尾蚴对水环境适应性强,能够主动游向宿主并穿透皮肤进入血液循环,接触时间越长、皮肤裸露面积越大,感染风险越高。

因此,在流行区疫水中洗手、洗衣、戏水、钓鱼,甚至手脚不小心沾到疫水,都有可能导致感染。

目前没有可以有效预防血吸虫感染的疫苗或口服药物,现有抗血吸虫药物如吡喹酮对血吸虫成虫有效而对童虫效果不佳,不能作为预防手段。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是避免接触疫水,尤其是在流行区不要赤脚下水、戏水或游泳。

03什么是血吸虫病?感染晚期肚大如鼓!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种(类)被忽视的热带病之一。

血吸虫感染后不一定立即出现明显症状,部分感染者甚至长期无症状,但仍可能造成慢性损害。血吸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

急性期: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症状,但也有不少人无明显不适,容易被忽视。

慢性期: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后,排出的虫卵会引发肠道炎症、肝脏损伤等,但症状可能较轻微或隐匿,直至病情进展到肝硬化、脾肿大等严重阶段,才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

晚期:经过长期的慢性病理发展,感染者出现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结肠肉芽肿、脾大、脾亢、腹水等临床特征。

因此,不能仅凭症状判断感染情况,即使无症状,也可能已感染并对健康造成潜在影响。对于曾接触过疫水者应定期筛查,通过免疫学筛查和病原学检查确认是否感染。

04感染后被误认为"感冒"

部分患者接触疫水皮肤会有刺痛感,继而出现丘疹和瘙痒。

1~5天后可出现咳嗽(易被误认为感冒),反复感染者肺部症状较严重。

经过30~60天的潜伏期,会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等特征,并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症状,如不及时救治,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多数患者会进入慢性感染阶段。

反复感染且未经规范治疗者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表现为腹水、巨脾、结肠增厚等,儿童反复感染还可导致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