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修到“性暗示”,必胜客在擦边的路上狂飙!

2025-05-24 13:49  头条

曾几何时,必胜客是无数中国家庭的"西餐启蒙导师"--红白格子桌布、芝士拉丝的披萨、刀叉碰撞的仪式感,承载着70后到90后的集体回忆。可如今,它却因"擦边营销"频频翻车,成了社交平台上的"争议制造机"。从情怀滤镜到辣眼画风,必胜客究竟经历了什么?

最近,必胜客与日本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的联名活动引发轩然大波。披萨盒上,女性角色绫波丽和明日香身穿紧身战斗服,身材比例夸张到"瘦骨嶙峋却胸部丰满",被消费者痛批"物化女性""性暗示"。尽管网传部分门店已下架争议包装,但官方却回应"活动自然结束",态度暧昧。这并非首次:此前"双蛇姐妹双修披萨"因名字和造型被调侃"修仙双修",文案"很虚""不虚"更让人联想到男科广告。

必胜客的"创新"不止于营销。万圣节的"哥布林披萨"让油炸牛蛙瞪眼趴香菜堆,"鬼手鱿鱼捣蛋披萨"插着黑黢黢的鱼须和皮蛋眼珠,网友直呼"给味觉办葬礼"。榴莲臭豆腐、香菜皮蛋猪血糕等猎奇口味,更被吐槽"意大利人看了想报警"。品牌似乎陷入"越怪越红"的流量陷阱,却丢了口碑。

疯狂营销背后,是必胜客的生存焦虑。2018-2022年,其营收从21.1亿美元跌至19.6亿美元,被达美乐等对手碾压。尽管2023年利润回升,但"奇葩操作"暴露了品牌对热度的饥渴--用擦边博眼球、用猎奇换流量,像极了溺水者慌乱扑腾。然而,靠"黑红"出圈,真能赢得消费者尊重吗?

曾经的必胜客,用一块披萨打开了中国人对西式餐饮的想象;如今的必胜客,却用"擦边争议"模糊了自己的品牌底色。或许,与其在营销的钢丝上狂飙,不如回归初心:用品质和创新说话,让"西餐启蒙者"的滤镜不再碎成一地鸡毛。毕竟,情怀经不起消耗,尊重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