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黄忠的这次升职,也为他在蜀汉的地位奠定了基础。虽然如此,黄忠斩杀夏侯渊后,诸葛亮在黄忠再次请战时却表示需要赵云的辅助,关羽也对黄忠的年龄表示过质疑。虽然大家都认可黄忠的战功,但对于他是否能够持续作战,仍然有所保留。这一矛盾的态度,最终在黄忠后来的夷陵之战中得到了印证。作为七十高龄的老将,黄忠依然坚持参战,显现出他迫切想要证明自己价值的焦虑。
另外,夏侯渊的阵亡更大程度上归功于法正的计谋,而不是纯粹依靠武力。黄忠利用定军山的地形,精心布置了一步步战术,消耗敌军,而这种胜利方式虽然符合兵法,但在崇尚个人武勇的三国时代,其含金量却相对较低。因此,黄忠斩夏侯渊的战斗,虽然表现出色,但并非最难。 赵云斩杀高览 赵云斩高览发生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在这场战斗中,刘备被曹操击败,赵云独自一人寻找失散的主公,途中与高览相遇。高览是河北名将,曾在官渡之战中与许褚交手未分胜负,其实力不容小觑。面对如此强敌,赵云毫不犹豫地单枪匹马冲入敌阵,仅一合便将高览刺杀,令所有人震惊。

但这场战斗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充满了危险。一方面,赵云孤身陷入敌阵,且已经连续行军作战一整晚,身体已经极度疲惫,而高览率领的是胜利之师,士气正盛,从各方面来看,赵云处于绝对劣势。
另一方面,赵云从高览后方杀出,造成了敌军骚动,虽然不是完全的偷袭,但高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应,双方其实算是正面交锋。 面对如此强敌,赵云能够一招斩杀高览,确实非常困难。
也正是因为这一战,赵云从此成为刘备集团中的核心成员,之后的长坂坡之战中,刘备将家小托付给赵云,可见刘备对赵云的深厚信任。 结语 综合来看,赵云斩杀高览这场战斗虽然名义上是偷袭,但实际是正面对决,单枪匹马挑战强敌,难度最大。
黄忠斩杀夏侯渊虽然有谋略帮助,依赖了法正的计策,战后虽升官但仍被一些人轻视,难度次之。而关羽斩颜良则是突袭得手,曹营诸将并不畏惧他,威名虽大但含金量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