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外的是,托市结束后,小麦也就象征性的跌了两三天,然后就又涨起来了。并且再次涨回到了天花板的高点--1.25元/斤。
而继陕西冲上1.25元以后,山东最高价格也站到了1.25元/斤上,并且从趋势来看,小麦的上涨还在加速。
小麦上涨其实没有别的原因,主要还是2件事有关:
第一件事是阶段性供应减少。
小麦供应减少主要和3件事有关:
一是小麦托市超过1500万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麦的供应压力。
二是当前正值玉米收获高峰,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玉米上,小麦关注度有所下降。
三则是天气。
最近华北黄淮一带出现连阴雨的天气,也影响了小麦的上量,所以小麦总体供应偏紧。
第二件事则是需求增加。
一方面是面粉有补库需求,而小麦上量减少,面粉厂只能被动涨价。
另一方面则和玉米有关。
玉米正在集中上市,并且是一通狂跌,按理说已经把小麦的性价比给跌没了,但是由于华北黄淮地区玉米霉变增加,导致饲料厂不得不再次转向采购小麦,所以也就推升了小麦的需求。
很多人认为这次小麦反涨是一个重要信号,意味着小麦将彻底扭转局面,开启上涨之路了。
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很明显,无论从时间还是趋势来看,小麦持续上涨的条件还不足够。
比如,小麦需求才刚抬头,还不旺盛。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小麦需求逐渐抬头,但现在天气刚开始寒冷,市场反应也远没有那么快。
再比如,当前小麦供应紧主要是天气影响了上量。
但雨天不会一直持续,一旦雨过天晴,小麦上量必然也增加。
第三则是玉米还在震荡。
小麦抬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玉米,但当前玉米正值收获高峰,行情还不稳定,波动性很大,所以小麦想大量替代玉米还没到时候。
所以大概率小麦还得继续震荡,没那么容易反转。
但远期看,小麦或许有大机会。
为什么?
因为有2个因素直接拉升了小麦的上行空间:
第一就是玉米的分化。
玉米质量分化基本已成定局,这意味着霉变的玉米不能用,而质量好的玉米价格必然要涨起来,这么一来,后期小麦流入饲用的几率大幅增加,为小麦的上涨拉伸了空间。
第二,储备库作为小麦收购的主体之一,一方面承担着调节市场的任务,但另一方面也需要自负盈亏,所以也更倾向于托住小麦行情,顺势卖粮。
所以后续来看,小麦不仅有冲顶1.25元的机会,可能还要继续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