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削除70%订单,让美国损失上千亿,中方雷霆手段太狠了

2025-03-27 11:13  头条

在国际政治的大舞台上,特朗普执政那几年可谓是风云变幻。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特朗普政府那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各种极端政策层出不穷。

然而,这些政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妄图伤害中国的同时,却把美国自己割得鲜血淋漓,甚至还把一大帮美国商人吓得"叛变"了。

祭出"港口停靠费",吓坏美国商界

特朗普不知道从哪冒出个"奇思妙想",计划搞个法案,要对所有和中国有关联的船舶收取"港口停靠费"。

这啥意思呢?

就是只要是停靠、中转在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都得交一笔"过路费"。他心里头打着的如意算盘,就是想让全世界的制造业,尤其是造船业都回流到美国。

可这想法刚一冒头,美国国内就炸开了锅。当地时间3月24日,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举行收费问题公开听证会,三拨人那是异口同声地反对。

先说说美国农产品行业代表。

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为啥呢?

因为美国制造的船只根本没法用于长途运输。这要是收了"港口停靠费",中国船只可能就不愿意去美国港口了,那美国的农产品还咋出口啊?

要知道,美国可是农产品出口大国,很多农场主就指着把农产品卖到国外赚钱呢。这政策要是实行了,那美国农业可就被击垮了,无数农场主得破产。

就拿棉花来说,本来每年都有大量棉花出口到中国,要是没了中国这个大市场,南方那些棉农可咋办?

再看看美国航运公司代表。

他们也是一肚子苦水,直言美国根本就没有自己的造船业,公司里大部分船队都是中国制造的。

要是收了这笔费用,他们的运营成本会大幅增加,公司的利润就会大打折扣。说不定一些小的航运公司就会因为负担不起成本而倒闭,到时候很多员工就得失业。

还有美国鞋类和服装协会,他们也坚决反对。

这政策一实行,美国相关产业的进出口成本会大幅增加。因为很多鞋类和服装企业的原材料可能从中国进口,成品又要出口到中国或者其他国家。

成本增加了,产品价格就得提高,消费者就不愿意买了,企业的销量和利润都会下降。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而且啊,美国一直以为自己的"坚定盟友"日韩两国会配合。

结果呢,日本最大航运公司NYK掌门人表示日本船企有心无力,没办法迅速扩大船厂产能;韩国造船商因为长期财务状况糟糕,也不愿意急于扩张。

这就意味着,特朗普想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美梦,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破碎。

从数据上看,2025年拟对中国航运船只收费的政策,让美国港口货物处理成本一下子激增了30%。

零售商都发出预警,商品价格将上涨10 - 15%。这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增加了生活成本,普通家庭年均支出可能会增加不少。

这也让美国商界更加反对特朗普的这个政策,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生意受到影响,更不想看到消费者因为价格上涨而减少消费。

对华贸易战,美国自食恶果

特朗普还挥舞着关税大棒,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他以为这样就能把中国经济打压下去,没想到最后却把美国自己搞得狼狈不堪。

在汽车行业,2025年特朗普加征关税后,中方迅速反制,直接砍掉了美国汽车七成订单。

美国汽车对华出口量瞬间减少了70%,这可把美国汽车企业害惨了。底特律那些汽车厂,流水线要么放缓,要么干脆停摆。

工人们的收入大幅减少,很多家庭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车企呢,库存积压得像小山一样,资金链也变得紧张起来。

很多汽车企业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甚至裁员。就拿通用汽车来说,当时就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很多工厂都减少了班次,一些工人被暂时解雇。

农业方面,中方对美国小麦、棉花、鸡肉等加征15%关税。

这一加税,美国棉花卖到中国的量下降了80%,南方那些棉农们看着堆积如山的棉花卖不出去,心里那叫一个着急。

还有鸡肉养殖场老板,原本大量的鸡肉出口到中国,现在订单没了,养殖场里的鸡都快没地方养了,损失惨重。很多农场主不得不减少养殖规模,甚至放弃养殖。

美国制造业也深受其害。

美国很多制造业企业依赖中国的原材料和零件进口,特朗普加税之后,中国供货收紧,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利润自然就减少了。

很多小厂子根本承受不了这么高的成本,只能关门大吉。而中国企业早有应对之策,从特朗普第一次搞贸易战起,就开始在越南、泰国等地开厂,换个马甲继续向美国销售商品。

从经济数据来看,2018年启动的对华关税战,让美国经济损失超过了2000亿美元。而且,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扩大。

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关税成本的92%,普通家庭年均支出增加了2300美元。

这说明贸易战根本没有达到特朗普想要的效果,反而让美国经济受到了重创,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得更加艰难。

调停俄乌,"联俄制华"梦碎

当地时间3月19日,特朗普和泽连斯基通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还就俄乌"部分停火"达成了一致。大家都以为这是俄乌冲突要缓和的信号,没想到啊,不到24小时,这协议就被撕毁了。

乌克兰使用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油库,泽连斯基还称是俄军打击乌能源等设施。对于俄罗斯来说,当时战场形势是占优的,这个时候停火,可能会让乌克兰钻空子。

普京提出的停火条件包括"完全重新控制库尔斯克"以及乌军撤出顿巴斯等四地。

乌方的袭击正好给了俄方升级军事行动的借口,俄罗斯选择以军事施压迫使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的幻想,并削弱其长期抵抗能力。

而泽连斯基呢,他最不想结束冲突。停火协议对乌克兰来说,只是争取西方援助的"缓兵之计"。乌军在关键战场失利,谈判资本已经被削弱了。

要是这个时候谈判,可能就会面临"投降式条款"。所以,乌克兰得摆出"抵抗到底"的姿态,才能维系西方的援助。

特朗普为啥要掺和俄乌冲突呢?

其实他主要目的是缓和美俄关系,搞什么"联俄制华"。他先和普京通话,再和泽连斯基通话,美俄还达成了加强双边合作及全球安全协作、开展体育外交等共识。

特朗普团队还暗示美俄可在乌克兰问题上达成默契,美国默许俄对乌东的实际控制,换取俄减少对伊朗武器供应或支持美在亚太行动。

同时,美国也不想再为乌克兰花费过多资金,想让欧洲承担更多责任。

但是,停火协议破裂暴露了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无力感,也凸显了"战略自主"的重要性。波兰和立陶宛在核问题上的举动,反映出它们在大国博弈下的挣扎。

不过,美国出于缓和与俄罗斯关系、维护北约内部平衡等考虑,拒绝了波兰在境内部署战术核武器的请求。

这也说明特朗普的"联俄制华"计划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多问题,很难实现。

打压失利,玉石俱焚引商界叛变

特朗普前面那些打压中国的政策都失败了,他就开始搞出征收商船费用这种玉石俱焚的方式。

这可把美国商界彻底惹毛了,一大帮美国商人开始"叛变",指责他的做法对美国伤害更大。

在科技领域,美国对华为等企业实施芯片禁令。一开始,美国以为这样就能把中国的科技企业扼杀在摇篮里。

结果呢,美半导体产业损失超过了124亿美元的市场,相关设备商市值累计蒸发580亿美元。

而中国半导体自给率却在不断提升,华为突破7纳米芯片制造后,苹果公司还把30%的射频芯片订单转回了中国。

这说明美国的科技封锁政策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让自己的企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产业链方面,特朗普对墨西哥商品加征关税,导致美国汽车产业零部件采购成本骤增18%,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减少生产规模,造成了人员失业。

美国造船业复兴计划更是让出口商海运成本飙升40%,农产品大量滞留港口,造成了巨大损失。

这一系列政策,让美国的产业链受到了严重冲击,很多企业的经营状况都变得糟糕起来。

科研领域,联邦科研预算削减导致科研机构流失了大量青年科学家。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籍研究人员回流比例大幅增加,这削弱了美国在前沿领域的竞争力。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强国,科研实力是其重要的竞争力之一。但特朗普的这些政策,却让美国的科研实力受到了损害,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变得不那么乐观。

盟友体系也因为特朗普的政策出现了动摇。美国强制欧盟加入对华技术封锁,让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份额损失巨大。

很多欧洲企业为了在中国市场继续生存下去,不得不被迫在中国新建研发中心。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清洁网络"计划,也促使东盟国家增加了对中国企业的数字基础设施依赖。

这说明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逐渐下降,盟友们也开始对美国的政策产生怀疑。

这些政策不但没有遏制中国的发展,反而加速了全球产业链去美国化的进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占比不断提升,而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却在下降。

历史数据显示,美国每投入1美元对华遏制资金,就要支付高额的直接经济代价和间接战略损耗。

这种"失血式"的打压注定是难以为继的,特朗普的种种极端政策,最终只会让美国自己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特朗普为了打压中国,可谓是想尽了办法,使出了各种极端政策。

但事实证明,这些政策就像一把火,在烧向中国的同时,也把美国自己烧得遍体鳞伤。而美国商界的"叛变",也说明了特朗普的做法不得人心。

在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大舞台上,合作共赢才是正道,搞对抗、搞打压最终只会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