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下任总统板上钉?!拜登火速来电,赶在换届前定下中美头等大事

2024-07-18 13:26  头条

自从与特朗普展开辩论后,"拜登出洋相"这件事,没少登上全球热搜。北约峰会上,拜登错将泽连斯基说成普京的表态,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站在一旁的朔尔茨都忍不住笑了。

扎哈罗娃在12日讽刺拜登称,拜登时刻挂念着普京,因为拜登是一位"亲俄"总统候选人。俄罗斯还呼吁希拉里调查此事,当然,对于拜登炮轰普京这件事,俄罗斯表示了不满。佩斯科夫认为,拜登的不尊重言论很没礼貌,不可接受。

不难看出,因为辩论时表现不佳的原因,拜登迫切地想用各种方式扭转败局,以证实自己没年老体衰,结果却是弄巧成拙。随着时间推移,美国选民、民主党议员还有捐助者,对拜登的耐心,都已所剩无几。

据《华盛顿邮报》透露,美国最新民调显示,多达85%的选民认为,拜登年事已高,无力再担任四年总统。因为辩论时表现过于糟糕的原因,拜登的支持率出现了下滑。希拉里替拜登发声的效果,并不突出。

当下,要求拜登退出大选的呼声,在美国政坛与民间可以说是居高不下,即便是更乐意看到拜登获胜的盟友们,也在为拜登担忧不已。

原因很简单:在无法说服美国选民与民主党人的情况下,如果拜登坚持参加大选,特朗普的胜算就会增加。一旦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法国欧盟等美国盟友,都将迎来噩耗。到时候,等待美国盟友的,很可能是来自特朗普的制裁。

让拜登没想到的是,一部分民主党州长、议员与金主联手施压他的时候,曾为他击败特朗普提供巨大帮助的佩洛西还有奥巴马,居然集体"反水"了。

奥巴马多次警告拜登称,击败特朗普的可能并不大。特朗普的死对头佩洛西,更是拒绝公开表示"支持拜登继续参加大选"。不止如此,佩洛西还呼吁拜登早日做决定。

佩洛西认为,无论是拒绝退出,还是坚持到底,拜登都要早点给出确切答案,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否则的话,民主党人将失去调整战术的最佳机会,结果只能是让特朗普坐收渔利。

2020年美国大选,拜登之所以能击败特朗普,与佩洛西在众议院给特朗普添堵、奥巴马在全美各地替拜登拉拢选票,都密不可分。当然,希拉里也帮了拜登不少忙。如果没有这三位亲密盟友的挺身而出,拜登很难在关键摇摆州获得领先。

但今时不同往日,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状态,快82岁的拜登,都无力与四年之前相提并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阻止特朗普重返白宫,民主党人需要认真考虑一件事:要不要让年轻人取代拜登参加大选?

当下,最有机会换掉拜登的有3个人,分别是美副总统哈里斯、加州州长纽森以及前国务卿希拉里。当然,哈里斯的机会最大。但截至目前,哈里斯都没有要"落井下石"的意思。哈里斯表示,她会继续追随拜登。

但有不少迹象表明,在遭到联手施压之后,拜登似乎醒悟了:真正的敌人,很可能就在白宫。且这个人不是沙利文,也不是布林肯,而是哈里斯。不少美媒认为,无论民主党人是否会换掉拜登,接下来,在拉拢关键摇摆州选民这件事上,哈里斯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拜登在7月11日表示,副总统哈里斯有资格成为总统,她真的很棒。但与此同时,拜登又强调,除非他认为哈里斯有资格成为总统,否则他不会选她。

如果拜登赢了,且无力执掌美国到2028年,那么哈里斯就会成为美国史上首位女总统。再过段时间,如果拜登表现还是一如既往的糟糕,又或者是拜登决定退出大选,哈里斯没准会替代拜登参加大选。

因此,对现在的拜登而言,最需要提防的"对手",实际上不是特朗普,而是副总统哈里斯。

值得了解的是,近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通电话。双方就当前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马朝旭重点就涉台、涉藏、南海、乌克兰等问题阐明了中方严正立场,要求美方兑现拜登总统所作"四不一无意"等承诺,切实尊重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相反。马朝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台独"是死路一条,纵容支持"台独"终将引火烧身。

具体而言,坎贝尔宣称对"中国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感到担忧",并对中方在南海的行为表达关切,强调美国依据安全条约对菲律宾承担的义务"仍然不可动摇"。此外,坎贝尔老调重弹,又说了一遍有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重要性"之类的轱辘话。而结合当前的形势,坎贝尔的发言可以理解为不许中方和俄罗斯合作,以及不许在南海反制菲律宾。然而,坎贝尔或许有"印太沙皇"的称号,但他的影响力仅限于美国盟友,想迫使中方低头,可没那么容易,对于他提的两个条件,中方都无法答应。

这个时间点作出以上表态,明眼人应该都能看出来是和美国大选有关。就是想通过对华强硬的方式从而获得美国选民的认可,达到提升自己支持率的目标。特朗普和拜登都在试图证明自己采取的对华政策更加强大有效。也就是说不管是特朗普还是拜登或是其他人当选,对华强硬的总体方针不会改变。虽说中国对于"世界霸主"这个位置从不感兴趣,中国的"伟大复兴"也只是基于自身的历史目标。但中国也从来不是好欺负的,打"中国牌"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也希望美国三思而后行。

这通电话虽然是一次常规的外交互动,但在当前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两国官员就当前争议进行沟通的平台,也是双方展示合作意愿、减少误解的机会。随着拜登政府任期即将结束,这次通话可能会为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奠定基调,或者至少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双方的紧张关系。同样,这次通话也可能会对两国的关系以及全球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通话显示了双方在缓解当前紧张气氛方面的积极努力,这对于未来可能的合作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