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1万多的衣服放在家门口等待上门取件,却被88岁的老人当成废品捡走9元卖了

2025-10-28 10:10  头条

2025 年 4 月 15 日,成都小伙王东将待寄的衣物打包成两袋放在家门口,里面包含价值 3439 元的始祖鸟冲锋衣、2199 元的冲锋裤等贵重衣物,总价超 1.5 万元。他临时外出办事,仅两小时后,就接到快递员电话称未看到衣物,意识到衣物可能失踪后,王东立即报警并联系小区物业。

四天后,物业通过监控找到拿走衣物的同栋楼 88 岁张婆婆。原来,张婆婆误将这些待寄衣物当作 "没人要的废品",和自家旧衣一起以 9 元价格卖给了回收站。张婆婆的儿媳李芳得知后,立刻赶往回收站,找回包括始祖鸟套装在内的 5 件衣物,但这些衣物已沾满油污、出现破损,吊牌也已丢失。

协商阶段,王东提出 8000 元赔偿要求,李芳因王东无法提供完整价格证明,且考虑衣物折旧,只愿赔付 5500 元,双方未能达成一致。之后,王东将张婆婆、其家属及物业一并起诉,索赔财物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 22530.9 元。

9 月 18 日,双流区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判决:张婆婆赔偿王东 800 元,物业无责。法院认为,张婆婆误认待寄快递为废品变卖,主观存在过失,构成民事侵权,需承担责任;但王东将贵重物品随意置于家门口,未尽到保管义务,同样存在过错。在损失认定上,法院未按原价核算,而是综合衣物购买时间、使用磨损程度、已追回物品价值等因素,按折旧后残值酌情判定赔偿金额。9 月 26 日,李芳通过微信转账足额向王东支付了 800 元赔偿款。

这起纠纷引发全网热议,网友观点分为三派:支持方认为判决兼顾公平,老人非故意且家属积极补救,王东自身疏忽难辞其咎;同情物主者吐槽 "万元损失只赔 800 元",觉得赔偿与损失严重不对等;还有人批评王东拒绝 5500 元和解却起诉索赔 2.2 万,属于过度维权。

从法律层面看,法院判决依据《民法典》相关条款,遵循 "过错责任" 原则,既不纵容过错,也不忽视情理,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平衡。同时,该事件也给所有人敲响警钟:年轻人存放贵重物品应做好标识与保管,告知老人物品价值与重要性;家中有高龄老人的家庭,需多关注老人认知状态,提醒其处置不明物品前及时确认;遇到邻里纠纷,积极沟通、各退一步,比僵持对簿公堂更能化解矛盾,守护邻里间的信任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