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多次试管才怀孕 坐网约车因车祸致流产

2025-02-19 09:07  头条

"3年,7次取卵,注射了200多针,花费20多万元,终于成功怀孕,然而,一场车祸让一切化为泡影……"

这是上海吴女士最近的一次痛苦经历:怀孕四个月时,她乘坐网约车前往医院产检,不料途中发生车祸,导致她不幸受伤。尽管事故未直接伤及胎儿,但多处出血,最终胎儿未能保住,吴女士被迫接受了流产手术。

时间回到三年前,吴女士在某网约车平台叫车前往医院产检。途中,司机违规变道导致车祸,吴女士因此受伤。医院检查显示,虽然事故未直接伤及胎儿,但多处伤口出血,最终导致胎儿无法保住,吴女士不得不进行流产手术。

康复后,吴女士将司机、租车公司以及网约车平台一并告上法庭,并申请将事故车辆的保险公司追加为被告。

法院审理认为,原告通过网约车平台预约了服务,双方构成公路旅客运输合同关系。网约车平台作为运输经营者,负有保障乘客人身安全的法定义务,因此法院判定网约车平台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关于赔偿金额,除交通费、营养费、误工费等外,考虑到原告多次试管才成功怀孕,此次事故虽未造成肢体伤残,但对其精神造成了巨大打击,故酌定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共计赔偿吴女士9万余元。

尽管平台不服判决并提起上诉,但法律是公正的,最终仍维持原判,平台需全责赔偿9万余元。然而,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换回那个被期待了无数个日夜的小生命。

"3年,7次取卵,注射了200多针,花费20多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承载着多少的付出与等待,又会带来多重的精神创伤和心理打击!甚至可能导致抑郁、婚姻破裂……

此事在网上传开后,立即引发了关于谁之错、谁之责的激烈讨论。有人站在车主一方,认为赚个几块钱不容易;也有人站在平台一方,认为平台有点冤;但更多的人站在吴女士一方,认为她好不容易才怀上的孩子,一朝被毁,几年的努力瞬间化为乌有,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更有甚者质疑试管怀孕为何如此脆弱,甚至引经据典,称上个世纪怀孕的女性还得下地干活。

事实上,我们一直存在一个认识误区,以己度人,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试管妈妈们应该和普通孕妇一样。其实,这些试管妈妈们个个都像捧着易碎的瓷器,脆弱得很。

由于社会的成见,人们总是对她们的"脆弱"视而不见,还总以为她们矫情。加上她们自己也不够重视,结果很容易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不信?上网搜一搜,这样的事例并非孤例:据报道,上海颜女士试管怀孕四个月,被邻居未拴绳的金毛犬惊吓后流产,法院判狗主人全责赔偿9万元;某高龄孕妇因赶地铁不慎摔倒导致流产,这只能怪自己,事后只能哭诉"以为过了三个月就安全了"……

谁也想不到,自以为的生活"常识",竟然也能成为致命的因素。
实际上,试管胎儿比自然受孕的胎儿更脆弱!高龄(40岁以上)女性试管流产率高达30%,一次剧烈的颠簸或摔倒都可能是致命的。

那么,试管孕妇就只能在家躺平吗?当然不是,适量的活动还是必要的,但公众场合和风险场景还是要尽量避免。例如上述的违规驾驶、未拴绳的狗狗惊吓等,并不是多少钱能解决的问题……

那么,作为孕妇(孕妇家庭)和社会,如何规避类似的风险呢?

从孕妇的角度来看,保险+安全双保险是必要的。对于这类高危人群,个人建议购买妊娠意外险,覆盖流产、并发症等,为孕妇和宝宝提供保障。当然,出行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坐车时优先选择后排,并系好安全带,穿上防滑鞋,尽可能规避风险。

当然,风险无处不在,意外也难以完全避免。如果真的出了事,那就只能依靠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例如上海吴女士的胜诉,关键在于她提供了完整的证据链,如就诊记录、事故认定书等。再如颜女士在事故发生当晚就医,次日确诊胎停,直接锁定了因果关系,胜诉的几率自然就高。如果中间回了家或还去办了其他事情,证据链就不完整了,赔偿很可能会打折扣,这是非常关键的。

当然,社会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公共场所应增设孕妇优先通道,遛宠物自觉拴绳,甚至网约车平台可以考虑上线更贴心的"孕妇模式",系统自动派单给高评分司机,体现人文关怀,彰显社会温暖……

总之,我们不能让这种悲剧成为必然,而是要尽可能地规避。要知道,试管妈妈们拼的是命,而我们社会应该给的是盾,而不只是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