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随母姓?"上海,一女子二胎怀孕前,丈夫承诺无论孩子性别,二胎随母姓。谁知儿子出生后,丈夫突然反悔,还说儿子随父姓是孩子爷爷的遗愿。女子不同意改姓,没想到丈夫竟然以离婚相要挟,还将女子告上法庭。法院判了。
8月21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对外公布了一起因为孩子姓氏问题而导致的离婚纠纷案件,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上海的李先生(化名)和妻子吴女士(化名)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二人恋爱了一年半以后选择登记结婚,并在2007年生下了女儿小李(化名)。
2019年,已经40岁的吴女士意外怀上二胎,当时孕期的各种不适让她备受煎熬,再加上吴女士本就是高龄产妇,因此每天都非常焦虑,一度出现了产前抑郁的征兆。
吴女士是家里的独生女,她的父母只有她一个女儿,如今40岁再次怀孕,吴女士就希望让这个孩子可以跟随自己姓,这样也算是给她们家一个传承香火的机会了。
当时李先生很是心疼妻子,考虑到妻子的身体状况和多年的家庭付出,他主动提出,无论二胎孩子的性别是什么,这个孩子出生后都会跟随母姓。
2019年年底,吴女士顺利诞下一名男婴,夫妻俩按照此前的约定,为孩子办理了户籍登记,姓氏随母姓吴。
然而,这样的平静并未持续太久,李先生的父亲,在得知孙子随母姓后大发雷霆,在老人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家族香火的延续与姓氏传承紧密相连,孙子不随父姓,就意味着家族血脉在这一代断了传承。
为了让孙子改回父姓,老人频繁找到儿子儿媳,软磨硬泡的希望更改孩子的姓氏,情急之下甚至还拿自己的生命威胁吴女士。
起初,李先生还试图调解妻子与父亲之间的矛盾,想要劝说父亲接受现实。
但架不住老人日复一日的念叨,再加上周围亲戚们的议论和指责,李先生的想法渐渐动摇了,而让李先生想法彻底改变的导火索是父亲的过世。
李先生父亲因病久治不愈离世,而在老人离世之前,他唯一的遗愿就是希望孙子能改回来姓氏。
作为儿子,李先生想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因此在父亲去世后,李先生第一次主动向吴女士提出更改孩子姓氏的想法。
对于丈夫的主动,吴女士感到难以置信,毕竟当初是丈夫主动承诺自己的,如今却因为公公的一句话就要改变,这对自己来说是不公平的。
更何况,当初给孩子取名的时候还曾经咨询过吴女士父母的意见,如今突然要改名,你让吴女士的父母如何接受呢?
夫妻二人因为这个问题争吵不断,此后的日子里,姓氏问题成了无法回避的矛盾焦点,两人从最初的平和沟通,逐渐演变成激烈争吵,家里的氛围变得越来越压抑。
吴女士觉得丈夫不仅违背了承诺,更不尊重自己的感受,李先生则认为妻子过于固执,不理解自己夹在中间的难处。
最终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吴女士带着年幼的儿子离开了家,而李先生也是铁了心要给儿子改姓,他直接给吴女士下了最后通牒,要么给儿子改姓,要么就离婚!
吴女士在得知丈夫以离婚相威胁的时候,她对李先生彻底失望,在她看来,这不仅是一个姓氏的问题,夫妻之间对于承诺的遵守和维护。
在遭到吴女士的拒绝后,李先生一纸诉状将妻子告上法庭,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请求判决离婚。
法庭上,李先生细数多年来因姓氏问题产生的矛盾,强调自己对父亲的愧疚。
而吴女士则拿出怀孕期间的聊天记录,诉说自己作为高龄产妇的不易和对丈夫对自己的承诺。
吴女士表示,自己并非不愿妥协,只是无法接受这种丈夫出尔反尔并且以离婚相要挟的做法,她从未想过离婚,毕竟两个孩子都需要完整的家庭。
法院调查后发现,李先生与吴女士结婚近二十年,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虽然因姓氏问题频繁争吵,但并未达到感情破裂的程度。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规定,自然人既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法院认为,既然孩子出生时双方已约定随母姓,并办理了户籍登记,那孩子就理应跟随母姓,李先生要求孩子改姓的诉求缺乏法律依据。
最终,法院驳回了李先生的离婚请求,并建议双方冷静沟通,共同维护家庭和睦。
对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