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量囤积黄金,导致金价暴涨?韩:不信任美国,准备去美元化

2025-11-25 11:02  头条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9月末,中国央行黄金储备已达到7406万盎司(约2300吨),这是自2024年11月以来的连续第11个月增持。在这11个月里,中国央行累计增持黄金超过32吨,展现出对黄金资产的长期信心。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增持趋势并非中国特有,全球央行都在同步行动--世界黄金协会对73家央行的调查显示,95% 的受访央行认为未来12个月内全球央行将继续增持黄金,这一比例创下自2019年调查以来的最高纪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央行的黄金战略有着更深层的考量。目前中国官方储备资产中黄金占比仅为7.0%,明显低于15% 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这一差距意味着中国央行未来仍有充足的增持空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出发,未来需要持续增持黄金储备,适度减持美债"。事实上,中国央行对黄金的青睐由来已久--从1999年不足400吨的黄金储备,到如今的2300吨,25年间增长了近5倍。这种长期坚持的黄金战略,正是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稳步提升话语权的真实写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去美元化与避险需求:全球金融格局重构

在全球范围内,一场"去美元化"的浪潮正悄然兴起,而黄金成为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工具。世界黄金协会的调查显示,73% 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五年内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份额将适度或显著下降。与此同时,59% 的受访央行表示已将黄金储备存放在本国境内,这一比例较2024年的41% 大幅提升。这种将黄金运回国内的趋势,反映了各国对美元资产安全性的担忧,特别是在美国频繁使用美元结算体系作为制裁工具的背景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地缘政治风险与经济不确定性,是推动央行购金的另一大因素。世界黄金协会调查发现,各国央行持金的三大动机已经明确为:危机时期的表现(85%)、有效实现投资组合多样化(81%)以及黄金长期的价值储存功能(80%)。值得注意的是,通胀和地缘政治局势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央行尤为重要,分别有84% 和81% 的EMDE央行视其为关注重点。在这种背景下,黄金作为"终极避险资产"的属性愈发凸显。波兰央行行长直言:"黄金让波兰成为更可信的国家!"--这句话道破了各国增持黄金的核心诉求:提升国家金融信誉和自主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民币国际化与储备结构优化:中国的长期战略

中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密切相关。王青指出:"黄金是全球广泛接受的最终支付手段,央行增持黄金能够增强主权货币的信用,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这一观点揭示了黄金储备与货币信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当人民币背后有充足的黄金储备支撑时,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任度自然会提升。从数据来看,中国央行在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曾进行过大规模增持,11个月里累计增持黄金754.26吨,显示中国在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方面早有谋划。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的优化正在稳步推进。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174亿美元。在外部环境波动加大的背景下,适度充裕的外储规模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提供了重要支撑。而黄金储备的持续增加,则成为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关键一环。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6月末官方黄金储备连续8个月增加,但增量连续第四个月处于低位。这种"小步快跑"的策略,既避免了对市场的剧烈冲击,又能在金价相对高位时控制成本,体现了央行操作的精准与谨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球央行购金潮与市场影响:跟风还是理性?

全球央行对黄金的青睐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按当季金价测算,央行黄金储备价值已达约3.86万亿美元,略低于美债持仓。但随着金价持续上涨,央行黄金储备价值已升至4.2万亿美元,超越美债或只是时间问题。分析人士指出,这一交叉更多是由2025年以来金价38%的飙升推动的,而非央行大规模抛售美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兴市场央行在购金潮中表现尤为积极。世界黄金协会调查显示,58家受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央行中有28家(占比48%)预计其黄金储备将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而持相同观点的发达经济体央行比例为21%。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经济体对风险感知的敏感度不同。与此同时,各国央行对黄金储备的管理也变得更加积极--调查显示,积极管理黄金储备的受访者比例从2024年的37% 上升到2025年的44%。虽然提高回报仍然是主要原因,但风险管理已超过战术交易,成为第二选择的原因,表明央行更注重黄金在应对不确定性时期的保值功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金增持是战略远见还是跟风冒险?

当我们为中国央行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而赞叹时,一个尖锐问题值得深思:这场全球央行购金热潮,究竟是基于战略远见的理性布局,还是群体性恐慌下的跟风行为?支持者认为,增持黄金是应对美元霸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且7% 的黄金占比远低于全球15% 的平均水平,增持空间依然巨大;但反对声音警告,金价已处于历史高位,2025年以来金价38%的飙升可能已透支未来空间,央行持续购金是否存在"追高"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各国央行纷纷将黄金运回本国(59% 的受访央行表示已将黄金储备存放在国内)的背景下,我们是否正见证全球金融体系从一体化走向碎片化的历史转折?当一位普通投资者看着央行购金而盲目跟风时,是否思考过央行战略与个人投资之间的本质区别?问题的核心或许不在于该不该持有黄金,而在于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这场黄金热潮背后的全球金融秩序重构。毕竟,在金融市场的历史长河中,任何资产的过度追捧都可能埋下风险的种子,黄金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