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拍《乌云之下》一番话点醒众人:千万不要把一个人神化!(3)

2025-04-14 09:47  文汇报

"每个人都是一个剧本"

按流行说法,在大众瞩目的演艺圈,孙俪早早"上桌"。因为《玉观音》,她的演员路在二十岁出头就星光闪烁,待《甄嬛传》播后,成功角色带来更持久的声量。当网络世界忙不迭地用"数据""风向""实绩"为明星画像,孙俪希望自己更接近些本质的东西。

"为什么经典永存?就是无论世界喧嚣,你没丢掉自己,依然踏实耕耘。相反,为一时热度去追风、改变自我,可能根基不稳。"所以,她笃信自己与剧本之间是"双向选择""互相喜欢"的缘分,也许错过难免,但绝不跌入情绪的黑洞。该听的听、该放的放,"认定对的,就朝前走"。

这些年,女演员的年龄、戏路屡成热点。话题到了孙俪这儿,她不为世俗的时钟着急,"我女儿今年就要11岁了,她们同学都已经有自己的审美喜好、穿衣风格,我还在跟她们争'少女'这个词,好像太幼稚也不切实际。"语气、修辞,都是对观点的确证。重要的是,她紧接着补充,不喜欢"少女感"标签不意味否定自我,"而是我觉得现在的我很好"。

这种"好",是她意识到有了更适宜的表达。孙俪不是表演科班出身,出道20多年,她依然"战战兢兢一点点堆积出角色";但同时她也清楚,经验、阅历不断地与所演人物相互滋养。有时是输出,"好的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承载一定的意义。甄嬛、芈月、周莹、苏筱,包括韩青和她之后《蛮好的人生》的胡曼黎,她们身上都有女性的韧性与执着"。有时向内吸纳。房产中介、建筑造价师、刑警、保险经纪人,近几年她演绎各色职业女性,不为"集邮",而是从不同侧面看见生活的复杂、人性的多维交织,化作下一程表演的本钱。

孙俪认可的"好",还在乎更松弛地打开自己。"以前的我说不出'导演我们吵一架吧'这样的话。"她曾不擅社交,哪怕在片场遇到困惑,也习惯求助相伴多年的经纪人:"帮我问问导演,他怎么不说我?"

是真切的生活一点点改变了她。"你能不能跟小朋友的妈妈加个微信?"为了孩子的社交,当妈的敞开主动沟通的大门。始终同频的伴侣也在时光里影响彼此,她和邓超会花上大半天时间"battle"如何安置家里两只争宠的猫,也会不经意说同样的话、哼同样的歌、选中同一件衣服。

她认同的"好",更是允许"完美答案"出现偏差的达观、从容。

女性觉醒一定要拒绝爱情吗?"那也太极端了。虽说现在的女性独立干练是主流,就连剧本里失恋后'躺'的集数也少了。可事业、情感、爱与忧愁,我觉得所有一切相加才是个完整的人。"上进心一定与"卷"起来划等号吗?"我的心理老师告诉我,放松,一切都会不一样。"公众人物必须把最完美的一面亮出来吗?"我理解、尊重,但还是会把真实的自己投到真实的生活,伸出'触角'体验周围。感受力也是创造力。"

于是,急速运转的当下,中医、书法、运动、拉琴、呼吸,等等,不疾不徐的内修外炼都变成了孙俪生活的锚点,略一细数,"我可能有20多位老师了"。不进组的日子,孙俪觉得,充盈的一天何尝不是自我充值的一天,尤其对演员。"中医针灸我现在能扎人了。"这是多门技能多条戏路。把认识一众老师的过程当作观察的精进,她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剧本"。

正是抱有阅读开放性剧本的姿态,今天的孙俪,好像可以脱下完美主义的束缚,"能说出来的,就已经不是焦虑了,因为我一定会有办法"。

她的生活里,带露珠的花、偶尔写歪的字、不被孩子"打扰"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必经过"字斟句酌包装"便开启的对话,都富有生命力地绽放着。它们好像在回应孙俪:把事业打理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的同时,自己的人生剧本读来,一样蛮好蛮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