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月当中,即将迎来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而在元宵节的前夕,无疑是最为热闹的,它也是节日感氛围最强的一个时候,那么正月十四,到底有啥讲究呢?正月十四,是元宵节前夜,也热闹得很。老人们说"十四五不做,出门财不旺",这"五不做"到底指啥?
守财神:点亮希望的长夜灯
正月十四守财神的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这一天财神会下凡查户口,根据每家的人数来分发粮食。所以,从这天下午起,家家户户就开始行动起来啦。
每间屋子里都会点起蜡烛,这叫"间间迎"。到了晚上,更是要点上"长夜灯",从傍晚一直亮到第二天早上。同时,人们还会把鞋子摆放整齐放在外面,或者床边,寓意着告诉财神家里有人,希望财神能看到并赐福赐财,庇佑一家财源兴旺、五谷丰登、阖家幸福。
拜临水娘娘:妇女儿童的保护神
民间传说正月十四是"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在古代,妇女地位低下,医学技术也不发达,女人生孩子如同过鬼门关。而临水娘娘被视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能拯救难产的妇女。所以在这一天,妇女们会虔诚地祭拜临水娘娘,祈求自己和孩子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平安健康、一切顺利,这也是她们在艰难岁月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和期盼。
拜伏羲:人文始祖的庇佑
在甘肃天水一带,正月十四是"伏羲诞辰日"。伏羲,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是创世神。这一天,人们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如宰杀好的整猪、整羊以及水果等。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忙碌准备,院内的古柏树上也会贴满小小的红纸人。子时一到,便开始读祭文,回顾祖宗的功德,述说现今的美好生活。人们会给伏羲唱戏、耍社火,祭祀后还会将供品分给朝拜者,意为祖先赐给了食物。大家以此祈愿伏羲能保佑风调雨顺、岁岁平安、人寿年丰,毕竟正月十五后即将迎来春耕,人们希望庄稼能丰收,生活能越来越好。
喝亮眼汤:解腻亮眼迎新年
正月十四还有喝亮眼汤的习俗。所谓亮眼汤,其实就是"青菜糍粑汤"。春节期间,人们大鱼大肉吃多了,难免会觉得腻。在正月十四来上一碗亮眼汤,不仅可以解腻,还能让眼睛清爽明亮。而且,从寓意上来说,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人们能拥有雪亮的眼睛,不错过任何机会,慧眼识珠,财源滚滚而来,以更好的状态去欣赏元宵灯会,迎接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
吃福羹:吃进一年好福气
在赣北地区,正月十四吃福羹是一项重要的习俗。福羹的制作并不复杂,取新鲜的冬笋、芹菜粒、猪瘦肉、香菇、木耳以及鸡蛋等食材,再用红薯淀粉把它调制浓稠。吃起来粘稠滑溜,鲜香味浓。人们吃福羹,就是希望能吃进一年的好福气,出门后福气相伴、好运相随、财源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