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了,这可是每年"三农"工作的风向标。今年的文件里,有两个词特别引人注目--"宗祠管理"和"整治低俗表演"。没错,这两个问题第一次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意味着啥?意味着农村治理要动真格了!
宗祠管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先说说宗祠。宗祠是啥?简单来说,就是供奉祖先、举行家族活动的地方,尤其在南方农村特别常见。宗祠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但也引发了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地方宗祠违规占地、违法扩建,甚至建得比村委会还豪华,引发了不少争议。
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宗祠规范管理,为啥?因为宗祠问题不仅仅是文化问题,还涉及到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等多方面的矛盾。比如,有些宗祠建在耕地上,影响了农业生产;还有些宗祠成了攀比炫富的场所,甚至引发社会矛盾。文件要求规范管理,就是要让宗祠回归其文化传承的本质,而不是成为"面子工程"或"权力象征"。
低俗表演:乡村文化的"毒瘤"
再来说说低俗表演。这几年,农村低俗表演的问题屡见不鲜。有些地方为了吸引眼球,搞一些低俗、庸俗甚至违法的演出,严重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健康发展。比如,有些演出内容涉及色情、暴力,甚至还有封建迷信的成分,不仅污染了农村的文化环境,还误导了村民,尤其是年轻人。
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整治低俗表演,规范农村演出市场。文件还提到要"疏堵结合",既要整治低俗演出,也要丰富农村文化供给。比如,提出要"戏曲进乡村",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机制,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活动。
农村移风易俗:从高额彩礼到殡葬改革
除了宗祠管理和低俗表演,文件还提到了一系列农村移风易俗的措施。比如,高额彩礼问题。这几年,农村彩礼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天价彩礼",让很多家庭不堪重负。文件提出要综合治理高额彩礼问题,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为农村适婚群体提供公益性婚恋服务,打击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
还有殡葬改革。文件提出要推进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问题。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村社会风气更加健康、文明。
为什么这些问题是"新面孔"?
可能有人会问,宗祠管理、低俗表演这些问题为啥今年才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其实,这些问题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逐渐凸显出来的。比如,随着城乡融合的推进,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再比如,随着农村文化需求的增加,低俗表演也有了市场。
中央一号文件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些问题,就是要为未来的农村治理指明方向,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乡村振兴更加扎实、更有成效。
农村治理的未来:从"堵"到"疏"
从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农村治理的思路正在从"堵"向"疏"转变。比如,整治低俗表演的同时,也要丰富农村文化供给;规范宗祠管理的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种"疏堵结合"的思路,不仅能让农村治理更加有效,也能让农民群众真正受益。
总的来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这些新举措,标志着农村治理进入了新阶段。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振兴,更是文化上的振兴。只有让农村文化更加健康、文明,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