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爆发抗议示威,特朗普惹下众怒,奥巴马发声

2025-04-08 09:06  头条

特朗普推出对等关税政策不到一周,美国陷入困境,50万民众上街抗议,股市暴跌蒸发6.5万亿市值,全球180多国纷纷反制。

面对四面楚歌的局面,财政部长传出要辞职的消息,投资者阿克曼更预测特朗普可能在4月7日叫停政策,同时,奥巴马直言这政策坑美国,别再折腾四年。

美国为何在这场贸易战中如此狼狈不堪?国际联手反制能迫使特朗普改弦更张?

关税政策退坡信号

一场轰轰烈烈的全球贸易战才刚刚上演,美国这位总导演却悄悄准备溜号了。4月7日,这个被华尔街大佬们视作政策拐点的日子,正在不动声色地逼近。

知名投资者阿克曼不久前放出大胆预测,特朗普很可能在这一天踩下关税政策的急刹车。他的判断可不是天方夜谭。

从白宫内部悄然泄露的消息看,这位号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总统,如今正面临一道无解的难题:坚持下去,经济可能崩盘;认怂退让,面子何处安放?

股市崩跌如同一记耳光,将美国政策制定者们从狂热中打醒。短短两天,美股三大指数暴跌,市值蒸发超5万亿美元,道指跌幅更是逼近4000点。这支无形的市场之手狠狠扇在了特朗普脸上,其痛感远超任何政治对手的抨击。

不仅如此,特朗普政府内部也开始分崩离析。财政部长贝森特据传已经准备撂挑子走人,他显然无法接受这种拍脑袋制定的关税计算方式。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白宫顾问透露,贝森特认为这种随意征税方式毫无经济学依据,简直就是一场政治秀。

特朗普匆忙推出对等关税"政策时,恐怕没料到反弹会如此强烈。他原本期望通过这一"大棒"迫使世界各国就范,却不曾想掀起了一场全球范围的经济保卫战。当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反制一个国家时,无论这个国家多么强大,也难以独善其身。

如今,特朗普正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经济现实的严峻挑战,一边是政治立场的难以退让。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世界各国的反制措施已如潮水般涌来。尤其是中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让美国政府措手不及。

中国打出组合拳

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中国并非坐以待毙。当特朗普摇晃着"关税大棒"时,中方的反击速度快得令华盛顿措手不及。

不到两天时间,中国政府就打出一套"11箭齐发"的组合拳,让美国政客们忽然意识到,这场贸易战并非他们单方面的表演。

最直接的反制,莫过于对美国商品加征34%的关税。这一税率与美方对华征税比例分毫不差,足见中方"对等反击"的决心。一位国际贸易专家指出,中国选择的是"镜像报复"策略,既不越位也不退让,恰如其分地回击了美方的挑衅。

更令华盛顿头疼的是中国祭出的稀土牌。作为高科技产品和国防装备的"维生素",稀土元素在全球供应中有超过85%来自中国。

通过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中方精准打击了美国的战略软肋。一旦实施,美国从光学激光器到风力涡轮机,从喷气发动机到先进通讯设备,都将面临零部件短缺的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还不动声色地将多家美国实体或企业列入出口管控名单,暂停了部分美企的禽肉和高粱输华资质。这些措施虽不及关税那般引人注目,却如同暗流般悄悄侵蚀着美国企业的利润根基。

中国的坚决反制也为全球反击树立了榜样。自信的檄文发出后,加拿大总理卡尼第一个跟进,宣布对美国汽车征收25%关税;欧洲内部尽管存在分歧,也在积极准备报复清单;就连最不发达国家也纷纷表态抗议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全球联合抵制",美国人自己也慌了神。当记者问及关税政策会如何影响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时,一位白宫发言人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

事实上,国内抗议的浪潮已经涌上街头,从纽约到洛杉矶,50个州的民众正用实际行动表达他们的愤怒。美国国内,一场更大规模的"造反"正在酝酿。

50州怒火沸腾

预言成真,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内部反抗来得比预期更猛烈。从东海岸到西海岸,50个州的民众仿佛约好了似的,同一天涌上街头。这场堪称美国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经济政策抗议,动员了超过50万人,他们手举标语,声嘶力竭地喊着"住手"。

最让华盛顿政客们坐立不安的是,这些抗议者不是什么职业活动家,而是普通选民--工厂工人、小企业主、农场主,甚至还有不少共和党的铁杆支持者。

一位亚利桑那州的农场主无奈地表示,他们本以为特朗普会为美国争取更好的贸易条件,没想到换来的却是农产品出口受阻和农资价格飙升的双重打击。

政治圈内的分裂同样触目惊心。加州州长纽森公开"叛变",竟然绕过白宫直接与其他国家接触,恳请在反制措施中对加州手下留情。

此举无异于在联邦制度下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折射出各州对这场贸易战的深切忧虑。

前总统奥巴马也借机发起了猛烈抨击。在一场公开演讲中,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过是一场政治表演,既解决不了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反而会让美国人为此买单。他警告说,若让特朗普再折腾四年,美国经济恐怕真的会"病入膏肓"。

白宫内部也山雨欲来。财政部长贝森特据传已经在私下与美联储接触,寻求体面的退路。

知情人士透露,贝森特与特朗普在关税计算方法上存在严重分歧,他认为这种拍脑袋定出的税率毫无经济学依据,纯粹是政治作秀。

最令人揪心的是,这场抗议的核心诉求异常明确--民众担心的不是什么抽象的贸易理论,而是切切实实的钱包危机。一项紧急民调显示,超过68%的美国家庭已经开始重新规划家庭开支,为即将到来的物价上涨做准备。

从街头到政坛,从白宫到农场,美国社会正被一种不安的情绪笼罩。而这种不安很快就将变成实际的经济压力,普通美国人即将在每一次购物中切身体会到这场贸易战的代价。对他们来说,政治口号再响亮,也抵不过超市货架上蹭蹭上涨的价格标签来得触目惊心。

消费者为高价买单

物价上涨的阴云已经不可避免地笼罩在美国普通家庭头顶。当特朗普在椭圆办公室里签署关税行政令时,恐怕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支笔将直接掏空数千万美国人的钱包。

投资银行摩根大通最新报告显示,如果关税政策全面实施,美国通胀率可能额外攀升1.5个百分点,远超美联储的调控目标。具体到商品层面,更是触目惊心。

以苹果公司的产品为例,一部售价799美元的iPhone,可能因为关税直接涨到1142美元。这无异于对美国消费者征收一项价值343美元的"特朗普税"。

亿万富翁库班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公开号召美国人囤积日用品。"从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储存的东西,都应该趁早买起来。"他的这番话引发了超市恐慌性抢购,不少地区的生活必需品架位已经被清空一空。

关税不是中国交给美国的钱,而是美国进口商,最终是美国消费者自己掏腰包,这句几乎是教科书级别的常识,在当前却成了需要反复强调的真相。更讽刺的是,特朗普政府似乎刻意回避这一事实,在官方声明中避重就轻,将关税描述为外国向美国支付的款项。

全球金融市场已经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对这场贸易战的担忧。短短两天内,道指暴跌近4000点,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近6%,纳斯达克正式进入熊市区域。投资银行摩根大通已经将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从40%上调至60%,而这一切,不过是在关税政策宣布后短短几日内发生的变化。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这场贸易战确实没有赢家。在全球供应链高度整合的今天,任何形式的贸易壁垒都如同砸向水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终将波及每一个角落。

对于普通美国家庭而言,这意味着从咖啡到电子产品,从服装到家居用品,几乎所有日常消费都将面临价格飙升的压力。

对于特朗普而言,这场关税战的政治代价可能远超经济成本。当选民在超市货架前为不断攀升的价格咬牙切齿时,他们手中的选票就成了最有力的反击武器。时间已经很紧迫了,11月的大选正在逼近,选民的钱包比任何政治口号都更有说服力。